艾滋病防治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年12月1日是第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英文主题为“Globalsolidarity,sharedresponsibility”),旨在强调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你应该知道的艾滋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2.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5.怎样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   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一是只有一个相互忠诚、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二是每次性生活都正确使用安全套。6.艾滋病病毒会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0%左右。7.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人工喂养。8.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5)购物、使用钞票;(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9.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一般来说,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10.什么时间去做检测?   应在高危行为后的0、6、12周、半年时检测HIV抗体,半年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虽然HIV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可以出现,但这时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抗体,可能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感染。有了高危行为就去检测可判断是否有既往感染。"窗口期"尽管可能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这段时间过性生活,要使用安全套。老年人群艾滋病预防核心知识危害性认识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遭受严重破坏,导致一些机会性致病菌侵入人体引发严重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对人身健康危害巨大且病死率很高。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无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问世。

(2)6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逐年增加

我国每年新报告的6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从年的例上升到年的例,占当年报告病例的构成从9.%上升到21.2%。以男性为主,但男性、女性病例均明显增加。

(2)艾滋病需要终生治疗,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一定负担一旦感染艾滋病,患者需要终生进行治疗,终生服药会对肝、肾等代谢器官会产生一定影响,药物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另外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晚期并发症的治疗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预防知识

(1)无保护的商业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很大

无保护的商业性行为,特别是与低档场所(如乡镇赶集出租屋、城乡结合部出租屋、铁路工棚等)的暗娼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很高。绝不能通过生殖器外观判断对方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2)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减少感染、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安全套不仅仅只作为避孕使用,在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方面,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坚持在每次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地使用安全套仍然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

()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发生暴露后,比如同HIV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服药周期:28天。服药种类: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根据当地药品的可及性及医生评估后开具用药方案。服药效果:与起始用药时间密切相关,原则上不超过暴露后72小时。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

(4)滥用路边摊无名“壮阳药”百害无益

一些地区针对老年人,兴起路边摊摆卖无名“壮阳药”的情况。老年人切勿滥用这些壮阳药,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乱服药品易致严重后果,甚至猝死。检测与治疗

(1)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知晓、早预防、早治疗

HIV感染有窗口期,即使已经感染,在窗口期内仍无法检测到病毒。建议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HIV。知晓自己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尽早采取措施。检测结果若为阴性,则应该继续坚持安全行为,预防感染;检测结果若为阳性,则需要及早参加抗病毒治疗,保护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不受严重损害。疾控中心、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疾病预医院可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详情可登陆所属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或拨打公共卫生热线咨询;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提供检测服务。以上这些机构从事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会按照国家规定保护受检测者的个人隐私等相关信息。

(2)梅毒等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性传播疾病易造成生殖器或生殖道的皮肤或粘膜的炎症、破损、溃疡,在性交过程中易造成进一步的破损和出血,从而使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更加容易。所以说,性病会增加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和机会。正规医疗机构可以提供系统安全地性病治疗服务,自行服药或求诊小诊所不仅有风险而且很难保证治愈。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病毒复制即开始,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就会发生,及早治疗能降低上述损害的发生机会;服药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帮助保持免疫系统CD4细胞的水平,使患者不易发生机会性感染,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法律法规已知自己感染艾滋病,要及时告知有性关系者,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感染者有责任告知与自己发生性关系者自己的感染状态,并规范自己的相关行为以避免将疾病传播他人。故意隐瞒和传播艾滋病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违反了国家法律关于故意传播传染性疾病的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第8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青少年人群艾滋病预防核心知识危害性认识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不可治愈

感染艾滋病会给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对于家庭、父母心存愧疚;需要终身规律服药;精神压力增大。病毒会缓慢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发病后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现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血疱、淤血斑、持续性发热、肺炎、肺结核、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2)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

年我国报告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4.9万例,其中性传播比例超过90%。平均每小时新发现17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年-年,报告青年学生感染者人数占全部青年人群(15-24岁)感染者人数的比例由10.4%上升到18.9%。新发现的学生感染者和病人以性传播为主,特别是同性性传播。

()不能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与正常人无异,决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来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一些学生由于自控力不强/疾病预防知识匮乏,无法抵御异性或同性的引诱、哄骗,与自以为外表健康的人发生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也有极个别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于各种原因,蓄意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疾病,需要引起高度警惕。预防知识

(1)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保证安全的性行为。性既不神秘、肮脏,也并非自由、放纵。性冲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成长的必经过程。青年学生应积极接受性健康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制力。

(2)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感染与传播选择质量合格的安全套,确保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安全套不意味着可以放纵个人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前应特别留意安全套的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确保安全套不过期;要将安全套前端的小囊捏瘪,排出空气;每一次性行为都要使用新的安全套,不重复使用。2、全程都要使用安全套:即在阴茎接触阴道、肛门或口腔之前,就要戴上安全套;、良好的润滑对防止安全套破裂是很重要的;只能使用水性的润滑剂,油性润滑剂容易造成安全套破裂;4、射精后应立即抽出,注意安全套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考虑去相关机构进行咨询检测。

()艾滋病通过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共用学习用品、共同进餐、共用卫生间、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

艾滋病病毒在下面这些体液中存在量大,具有很强传染性:

1、血液;2、精液;、阴道分泌物;4、母乳;5、伤口渗出液可以归纳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日常学习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4)注射吸毒会增加经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使用新型合成毒品/醉酒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具吸毒会使病毒通过污染的针具传播。使用新型合成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等)或者醉酒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降低自己的风险意识,性伴数量和不安全性行为的频率会增加,那么也会间接地增大HIV和性病传染的风险。

(5)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性病病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更高。特别是像梅毒、生殖器疱疹和软下疳等以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性病,溃疡使艾滋病病毒更容易入侵。

(6)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发生暴露后,比如破损手指沾染艾滋病人的血液、同HIV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服药周期:28天。服药种类: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根据当地药品的可及性及医生评估后开具用药方案。服药效果:与起始用药时间密切相关,原则上不超过暴露后72小时。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检测与治疗

(1)发生高危行为后(共用针具吸毒/无保护性行为等),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急性感染期传染性较强。常出现的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腹泻等流行性感冒样症状。但是这些症状是否出现因人而异。

HIV抗体的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不能确定是否感染,应尽快到具备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确诊。艾滋病病毒窗口期是指从HIV感染人体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感染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请注意,在窗口期的血液已有感染性。现有的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周、2周和1周左右。因此,需要注意自己检测的时间要在窗口期过后。具体可咨询当地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

(2)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

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国家对个人接受自愿咨询检测的信息完全保密。可以求助于最近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门诊)。卫生部门指定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所提供的咨询和检测服务都是完全免费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通常设在当地疾控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医院皮肤性病科可以进行艾滋病检测,还有一些社会组织也能够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快速检测及咨询服务。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体内病毒复制就已经开始,会逐渐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及早治疗能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上述损害的发生机会,使免疫功能恢复并保持正常水平,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法律法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各项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在得知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主动告知性伴或配偶。若继续同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则为故意传播。故意隐瞒和传播艾滋病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违反了国家法律关于故意传播传染性疾病的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第8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金台区卫生健康局

金台区红十字会

金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baojipingcewang.com/wqmdyf/96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