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细菌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
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
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
1.传染源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梅毒的人
皮损及其分泌物、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而在4年后性传播的传染性大为下降。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早期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危险性很大。
2.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4年以上性接触的传染性十分微弱。
梅毒1-3期梅毒的区分!
(1)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好发部位为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蒂、宫颈;肛门、肛管等。也可见于唇、舌、乳房等处。
①硬下疳特点为感染TP后7~60天出现(出现时间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人而异),大多数病人硬下疳为单发、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溃疡,高出皮面,疮面较清洁,有继发感染者分泌物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
持续时间周期短,可自愈。
(在性行为后7-60天出现这样的朋友应该引起重视)
硬下疳也可以和二期梅毒并存发生,须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固定性药疹等的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相鉴别。
②近卫淋巴结肿大
出现硬下疳后1~2周,部分病人出现腹股沟或近卫淋巴结肿大,可单个也可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1)2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
全身症状,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无症状期再发生。TP随血液循环播散,引发多部位损害和多样病灶。侵犯皮肤、黏膜、骨骼、内脏、心血管、神经系统。
梅毒进入二期时,梅毒检测几乎%阳性。
在二期梅毒全身症状皮疹出现前会出现,发热、头痛、骨关节酸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男性发生率约25%;女性约50%。3~5日好转。
部分HIV病毒感染后也会出现类情况,应该即使检查!
接着出现梅毒疹,并有持续发生的特点。
治疗后,当天即可消失!
①皮肤梅毒疹80%~95%的病人发生。
特点为疹型多样和反复发生、广泛而对称、不痛不痒、愈后多不留瘢痕、驱梅治疗迅速消退。
主要疹型有斑疹样、丘疹样、脓疱性梅毒疹及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等。
②复发性梅毒疹初期的梅毒疹自行消退后,
约20%的二期梅毒病人于一年内复发
③黏膜损害约50%的病人出现黏膜损害。
发生在唇、口腔、扁桃体及咽喉,为黏膜斑或黏膜炎,有渗出物,或发生灰白膜,黏膜红肿。
④梅毒性脱发约占病人的10%。
多为稀疏性,边界不清,如虫咬样;少数为弥漫样。
⑤骨关节损害骨膜炎、骨炎、骨髓炎及关节炎。伴疼痛。
⑥二期眼梅毒梅毒性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等。常为双侧。⑦二期神经梅毒多无明显症状,脑脊液异常,脑脊液RPR阳性。可有脑膜炎或脑膜血管症状。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三期梅毒也叫晚期梅毒
1/3的未经治疗发生三期梅毒。其中,15%为良性晚期梅毒,15%~20%为严重的晚期梅毒。①皮肤黏膜损害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皮、肩胛、背部及四肢的伸侧。树胶样肿常发生在小腿部,为深溃疡形成,萎缩样瘢痕;发生在上额部时,组织坏死,穿孔;
发生于鼻中膈者则骨质破坏,形成马鞍鼻;舌部者为穿凿性溃疡;阴道损害为出现溃疡,可形成膀胱阴道漏或直肠阴道漏等。
②近关节结节是梅毒性纤维瘤缓慢生长的皮下纤维结节,对称性、大小不等、质硬、不活动、不破溃、表皮正常、无炎症、无痛、可自消。③心血管梅毒主要侵犯主动脉弓部位,可发生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引起梅毒性心脏病。④神经梅毒发生率约10%,可在感染早期或数年、十数年后发生。可无症状,也可发生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脑膜树胶样肿、麻痹性痴呆。脑膜树胶样肿为累及一侧大脑半球皮质下的病变,发生颅内压增高、头痛及脑局部压迫症状。实质性神经梅毒系脑或脊髓的实质性病损,前者形成麻痹性痴呆,后者表现为脊髓后根及后索的退行性变,有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多种病征,即脊髓痨。
三期梅毒后若无及时就医将会危机生命!
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祝您健康
提醒朋友们带好套,爱自己,爱家人,保护自己,谢谢!
梅毒窗口期无套性行为后建议8周12周各自检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