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结婚了,明星出轨了,明星离婚了,明星找小鲜肉了,这些八卦,充斥着各种网络,填补着人们空白的人生,各种八卦演绎着各种风云。
其实,喜欢八卦,并不一定都是无聊,只是,人性都有好奇心。我们想知道明星是如何处理这些事的,别人是如何看待这些事情的。而且,人们更愿意通过这些来认识人类,因为有些东西能感同身受,我们在这里找到同理心,或者进行反证。
我们看到的明星故事,有的是不得已被我们看到,大部分是他们愿意给我们看的。本质上,我们真正能看到的也有限,但是我们却乐此不疲,研究表明,八卦是人性和好奇心的一部分,与社会经济地位无关,八卦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接受的视觉信息和大脑对面孔的感知会根据八卦内容而变化,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判断究竟谁值得信任,谁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我们对于他人的各种信息,并不会花很多精力去进行验证,因为在人性层面来说,对于别人,我们看结局,而对于自己的一生主要看的是活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社会心理学和人格科学》载文表明,八卦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部分,人们每天花在这件事的时间远比你想象中长,平均一个人一天要花52分钟聊八卦。可能我们很多人身边都有那么一两个很擅长传播家长里短的人。
也许你认为女性比男性的聊八卦的时间要多出很多,但事实并非如此,男性和女性花在八卦上的时间,平均下来差别并不大。
研究同时发现,八卦讨论的对象往往以熟人居多,明星名人的八卦当然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特别是年轻人,很容易对一件事做出负面性的评价。因此我们会在网上看到很多的“键盘侠”,他们会对很多突发事件进行各种的判断,甚至不惜走向极端。
英国作家毛姆的《文学回忆录》里面列举了他选取的世界十大好小说,并介绍了这十大小说的作者生平。
翻开这本书,你一定会被十大文豪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惊得的目瞪口呆,众人敬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嗜赌成性,喜欢预支稿费却不按时交稿;巴尔扎克虚荣浮华,经常欠钱不还;简.奥斯汀喜欢对人品头论足;司汤达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情人;列夫.托尔斯泰好赌好色,还曾经染上梅毒;福楼拜叫他的情妇帮他联系他一夜风流的对象……我们不禁佩服大作家毛姆的八卦能力!
正是这些作品之外的各种信息,让我们对这些伟大的作家有一个更加丰满的了解,虽然这些信息我们无从考证。但它让伟大和平凡拉近了距离。
听到关于明星的劲爆八卦消息,会明显刺激人类大脑中的愉快中枢,其效果就想吃到最美味的食物或者中了彩票一样。
最让我们感到兴奋的不是好消息,反而是关于明星的各种囧事,绯闻、醉驾等各种不端行为都会刺激我们大脑中产生愉悦感的化学成分。
亚当·帕金斯说:“人们很容易对名人产生嫉妒心理,因此,当我们听说他们遇到囧事时很可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快感。”
人民大学教授郭庆光提出,好奇偷窥是人类的天性,“是超越人的阶层、群体、职业、学历等社会属性的兴趣,说到底无非就是与性爱、犯罪、冲突、猎奇等有关的本能兴趣。”它之所以流传得开,前提就是它的内容大家愿意讲,愿意听。
名流的“神性”消散,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们也躲不过家长里短,也有龌龊心思,和普通人没两样。
八卦给了大多数人在公共场合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八卦是民主的体现,八卦面前,人人都可以指点江山。
面对八卦,内容的真实性不会有人特别的考究,即使明明知道那是假的,人们也会在心里留1%的怀疑,万一是真的呢?
尽管爱讲八卦的人被讥笑为闲来没事的无聊八婆,但八卦的内容一点都不无聊。它们往往都是禁忌话题,是最吊人胃口的吃瓜元素。
八卦就像是电影,但是比电影还要精彩。
讨论八卦是人之常情,但真正的“三观正”的人,不会把八卦当成真正的乐趣。道德层面来说,热衷于八卦的人是不体面的。
我们需要八卦,可我们不能只有八卦。当所有的信息通道都被八卦占据,当所有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