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沟油,用大蒜冷冻加热科学方法来

大家好,上文中我向大家介绍了地沟油的来源与危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用油,几乎每一顿饭,每一节菜肴都需要食用油来烹调。地沟油由于它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外表、低廉的价格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家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食用油安全问题。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否能够在家里自己辨别地沟油呢?科学家们针对这种情况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呢?同样在一些环保意识很强的地区,他们对地沟油是如何处理的,本文中将一一为大家解答。

相信大家在新闻上,网络上都看到了网红们、民间科学家们都提出了所谓的居家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大家把大蒜、冰箱都统统用上了,是否真的可以鉴别呢?根据一些报道和网络资料,我在这里为大家做了一些整理,现在提出过的简单鉴别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的叫蒜头法,由于蒜头对黄曲霉毒素很敏感,在油中加入蒜头,浸泡后如果变红就是地沟油。第二是冷冻法,由于地沟油里面掺了易凝结的动物油脂,如果经过冷冻后发现有絮泥物,证明是地沟油。第三是入锅煎炸法,将地沟油倒入油锅加热,如果出现了大量气泡,这证明它是地沟油。原理是什么呢?原来是认为地沟油更容易氧化,产生气泡。第四是手掌摩擦法,把油滴于手掌后使劲的揉搓,如果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证明是地沟油。

可以看出大家搬出了各种土方法,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科学讲究严谨和准确,可以告诉你们,这些方法都不能准确识别地沟油,为什么呢?大蒜确实可以和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但是如果地沟油经过勾兑,黄曲霉毒素浓度大幅度下降,大蒜的方法不一定可以识别出来。动物油脂确实可以经过冷冻凝固,就是说新鲜的猪油也同样会发生冷冻凝固。同时作为中国主要的食用油棕榈油也有很高的熔点。放进冰箱里一样会被冻住,通过气泡和气味进行辨别,主要从地沟油存在的挥发性物质角度出发下手,但这些物资在精炼过程中有可能被除去。

可以这么说,如果发现了以上现象,油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没有发现上述现象,并不能代表你用的食用油就不是地沟油。那么这些油进入了实验室,科学家们又是怎样鉴别的呢?首先,判定一种植物油能不能使用,需要经过国家标准严格的检测。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局发布了关于植物油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对油品的原料,感官,理化指标,污染物和真菌毒素,农药残留,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做出了规定要求,不符合以上几个指标的都不能作为食用油使用。

由于地沟油的巨大利益驱动,总有一些地沟油超过某些指标的检测。因此的科学家又开发出了一些方法,用于鉴别地沟油,鉴别一种物资总需要一些特征的成分。如提到的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来源,一个是使用过的油脂是有一些氧化的痕迹的,是内源性的。另一个是油脂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污染物,这是外源性的。对于内源性的特征物资,科学家开发出电子鼻,用于识别地沟油中氧化后的挥发性物质,如甾醇的氧化物、胆固醇、谷甾醇,这些氧化物都是重要的标记物,一个物资是动物油脂才有的,另一些是植物油才有。如果使用色谱技术在植物油中发现了动物的甾醇物资或者氧化物,那么可以肯定说,这个油可能是勾兑过的。

还有呢,其他的溶解在油脂中的其他物质,如苯并芘等也是重要的标记来源。对于外源性物质,如果油脂经过下水道等地方富集了重金属,洗洁精等物资,通过电导率的变化就可以很有效的辨别出来。对于爱吃辣的地区,比如湖南,四川,这可以根据油中是否残留辣椒素来辨别,上文的提到的高度性的黄曲梅毒素,用国标就可以检测出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的加工技术也在提高,通过在地沟油中加入食用油,多次反复经验等方法,地沟油的特征物质浓度进一步降低。使得现阶段确实有些方法无法对地沟油进行全面的鉴别,这是在实验室捍卫食品安全的科学家和不法的地沟油厂商的战争。

我们国家在法律上、技术上也在不断努力,现在已经将地沟油等食品掺假的行为提升到刑事犯罪,同时也出现了多种综合以上多角度的地沟油的检测仪器。这些仪器可以快速有效地来对地沟油进行识别,而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我的建议是购买正规来源的食用油,要有明确的生产标准,厂商日期等相关信息,再者就是尽可能不要去不正规、卫生条件差的小餐馆就餐,不使用观感差、味道难闻的食用油。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远离这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baojipingcewang.com/wqmdyy/124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