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因为你不能放过自己
在上篇的失眠科普中,我已经详细谈过了关于失眠的定义、分类、正常人的睡眠节律构成、以及失眠的重要诱因(焦虑问题)。
那么,在这一篇中,我来重点说说大家更加关心的如何就诊和治疗问题。
08/患者就诊前需要做的准备
没错,一个聪明的患者,在见医生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最好能够记录自己1-2周的睡眠日记,重点列举如下:
上床睡觉的时间
睡着需要的大概时间
醒来的时间
夜间醒来的次数
夜间保持清醒的时间
每晚记录睡眠时间总长
早晨和白天醒来是否有宿醉感
小睡及持续时间
白天打瞌睡的情况及发生的地点
有关特定睡眠问题或者睡眠质量的任何描述
此外,你还要记下你既往尝试过的方法和效果,方便医生予以指导和纠正。
同时,你既往的健康资料及近期服用的药物,可以用手机拍成照片给医生看,有些药物也会影响睡眠。
09/如何和医生高效沟通
很多人看完医生后,依然一头雾水,最终只是拿着几片助眠药回家了。
门诊医生时间宝贵,交流时间短暂,但如何提出问题,和医生高效交流,非常重要。
我为大家罗列一个清单:
我有睡眠问题吗?如果有,是哪一种?
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我需要做睡眠监测吗?
我还需要做其他检查吗?
我的问题会造成其他风险吗?或者会造成并发症吗?
接下来有什么治疗计划?
如果最初的治疗方法不管用怎么办?
生活方式上我需要注意什么?
有些问题会超出目前医学的认知,医生不见得给出满意的解答,但是这种沟通依然有意义,因为医生会告诉你事实的边界和底线,这样你就不会盲目选择做一些危险的治疗。
10/失眠者的自我拯救
如果患有短期失眠症,可能不需要治疗。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睡眠习惯、淡定从容的心态和小的睡眠技巧就可以自我恢复。
失眠者首先应该自我拯救:
步骤1:讲究科学的睡眠卫生,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睡眠。
白天避免小睡
使卧室环境适合睡觉。保持黑暗、安静,不要太热或太冷。可戴上睡眠面罩遮挡光线,或者使用耳塞来阻挡噪音。
不要在过晚的时候吃大餐,不过有的人睡前吃点零食可能有助于睡眠。
不要在床上消遣,它是用来睡觉的。
睡觉时尽量不要担心睡眠。
避免看钟表,包括手机,把钟表转过去,只使用闹钟。
睡前放松,可以看书,听轻音乐,洗热水澡,做一些其他可以让自己放松的活动。
尝试每晚都在相同时间就寝。
如果睡不着,也不觉得困,就不要躺在床上。起床读书或做一些没有刺激性的事情,直到感到困了再回到床上。
不要盲目追求8小时睡眠。
步骤2:心理治疗,或者称之为睡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这里的「认知行为治疗」,顾名思义,就是纠正错误的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然后,按照科学的行为方法去调整睡眠。
可以尝试放松练习,这在患者躺在床上、思维仍然很兴奋时起到一定作用。可尝试以下放松练习,包括呼吸放松训练、引导想象放松训练、渐进式的肌肉放松、冥想等。
在这里,有个小技巧
华为手机提供一个APP
运动健康
点击图片看大图
华为运动健康
可以使用华为手环对自身睡眠进行监测。在APP中,可以看见你的深睡、浅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可以探测出你夜间清醒的次数和时间,可以对睡眠质量进行智能评分。
华为运动健康APP
提供了睡眠改善服务,主要包括如冥想静心方法、深度睡眠引导练习、快速放松引导练习、运动助眠等认知行为疗法,这些我在上面都已经提到了,是非常值得慢性重度失眠患者尝试的。
点击图片看大图
步骤3:物理治疗
01
音乐治疗:
轻柔舒缓的音乐可以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得到缓解,也可以将患者的注意力从难以入睡的压力中分散出来,促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改善睡眠。
02
光照疗法:
如果天气晴朗,每天照射20-30分钟阳光,可以调节内分泌激素的和谐,帮助建立并巩固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从而提高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
此外,重复经颅磁刺激、电疗法等被认为治疗慢性失眠是有效的。
步骤4:和医生共同制定失眠治疗计划
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及其他,还要和医生共同探讨失眠解决之道。
11/失眠者的医生拯救
一般来说,上面提到的认知行为治疗也需要医生的指导,同时往往也需要医生开具助眠药物和改善焦虑的药物。
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患者对待助眠药的态度有3种:
1
放弃自身行为上的努力,完全依靠助
眠药;
2
想吃药,也在吃着药,但是总是纠结
着药物的副作用;
3
完全拒绝吃药,不能接受说明书上写
的任何副作用,靠自己一个人硬扛。
坦白讲,这三种态度带来的治疗效果在很多时候都不会达到最好。
1
完全依赖药物,最后会造成药物越吃
越多,药物依赖;
2
会让你很焦虑,药效也会打折扣;
3
始终靠自己一个人硬扛,有时候你会
撑得非常辛苦,如果合并情绪压力,
这种辛苦反而会加重病情。
其实在医生监督指导下用药,助眠药物大多数是安全的,使用也是极为必要的。那么,助眠药怎么选呢?
原则上是三个字:个体化。
也就是说,要根据你睡眠问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你闺蜜吃的药不一定适合你。
这里需要了解一个专业词语「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有长有短。所谓长半衰期,就是药物代谢清除比较慢,在体内的时间比较长,短半衰期则相反。
具体你可以从自己的睡眠情况来判断选择,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01
如果你是入睡比较困难,睡着以后不容易醒,那就可以选半衰期比较短的,能让你顺利入睡就好。比如扎来普隆就是这种。
02
如果你是半夜容易醒,醒来后很难再次入睡的,那就选半衰期长一点的,这样药效能覆盖你整个晚上。比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属于这类。
当然了,半衰期也不能太长,不然你第二天白天上班都会感觉昏昏沉沉。大家经常听说的阿普唑仑或者艾司唑仑(也叫舒乐安定)就是这种。
当然,如果你既有入睡困难,又有睡眠维持困难,可以选半衰期长一点的,这样可以覆盖整个夜晚。另外,由于阿普唑仑还有抗焦虑作用,所以,伴有严重焦虑的失眠也可以在短期内选用。
助眠药的选择是个很专业的技术活,且往往同时要联合抗焦虑药物,效果才会更好。这些都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并严格遵医嘱,明确安全用量。
其实,针对服药问题,你只需要和医生沟通下面这4个问题就够了:
01
|这种药对我有什么帮助吗?——获益
02
|除了这种药,还有其他药物或方法可以|替代吗?——对比
03
|这种药有什么副作用吗?——风险
04
|如果不吃药,对我来说有什么害处吗?|——反过来评估
这4个问题问明白了,你服药时心里就有底了,也知道安全边界了。
我常常说,要和药物做朋友。当你脆弱时,可以找朋友来帮帮忙;当你重新强大起来时,就不要总是麻烦朋友,也就是不依赖。
12/关于失眠的一些典型误区
在药物方面,上面说了很多,你可能会问,我之前睡不着尝试过褪黑素,它是属于什么呢?
褪黑素在各个国家属于保健品范畴,不在药品监管目录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单纯针对失眠问题,指南不推荐使用褪黑素,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明确的疗效,大致和安慰剂差不多。所以,如果是单纯失眠人群,我不建议你常规使用褪黑素。
如果你尝试服用非处方类助眠药,比如抗过敏药,感冒药,请记住,这类药物通常含有抗组胺药物,可能有助于偶发的失眠,但它一般不适合慢性失眠患者服用,其副作用可导致紧张,躁动,跌倒,精神错乱,排尿困难和白天嗜睡,尤其影响老年人。
此外还需要注意不要依赖于酒精助眠。起初,饮酒也有可能会让患者产生困意,有助于入睡,但饮酒可能会更加容易在夜间醒来,并且难以再次入睡。
最后提醒一点,要重视复诊,失眠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和医生保持动态的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分析睡眠问题,动态分析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问题,而医生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去做出个体化指导,以期最大程度做到精准治疗。
结束语
写到这里,我终于长出一口气,煞费苦心啰嗦了这么久,是因为见识和治疗了太多充满各种酸楚的顽固性失眠患者。
失眠的人,最害怕黑夜的到来,那一个个煎熬的夜晚,不能安然入睡的痛苦,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那种惊恐万分的可怕。
失眠的改善的确是需要一定的治疗策略,而且,需要付出全方位的努力。
去拥有婴儿般的熟睡,也要有孩童般的单纯心态。不要让本能的睡眠成为有压力的强迫性事件。要充分信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睡眠小差错,终将找回甜美的梦乡。
最后,如果你或你的朋友仍有失眠的疑问,或正在经受失眠的煎熬,欢迎扫描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