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因此极易患上一般健康人所不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但艾滋病可以预防。
宫内:
通过胎盘传播。艾滋病病毒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破损部位进入胎儿循环,也可通过脑苷脂类受体感染肠上皮细胞或M细胞。
分娩过程中:
婴儿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母血、产道分泌物而感染,经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其宫颈、阴道液(CVL)中可检测到艾滋病病毒,其所生婴儿胃吸入物或口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到艾滋病病毒。
产后母乳喂养:
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母乳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大约在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中有30-50%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混合喂养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梅毒及梅毒母婴传播途径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产生各种严重症状及体征,造成劳力丧失或死亡。如果孕妇患有梅毒,没有在孕早期进行治疗,约有2/3会发生流产、死产和新生儿感染死亡。即使足月分娩,新生儿也可能会患有先天梅毒。
梅毒母婴垂直感染途径:
1、胎盘及脐静脉:感染灶主要在肝、肺、脾、肾上腺。
2、直接感染胎盘:多在妊娠4个月后,发生小动脉内膜炎,形成多处梗死灶,导致胎盘功能严重障碍。
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又叫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产前或宫内传播:
影响产前或宫内感染率的因素很多,除了胎盘屏障的完整性以外、可能还包括病毒的型别、外周血病毒载量、以及母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等。
产时传播指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皮肤黏膜若有微小创口,暴露于含HBV的母血或分泌物而受染。
产后及水平传播:
婴儿接受乙肝母乳喂养及与患者密切接触而受染。
为了减少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母婴传播,降低其对家庭及胎婴儿的影响,我院依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避孕指导、心理支持、综合关怀及转介服务等医疗保健综合服务,降低艾滋病、梅毒、乙肝对妇女、儿童及家庭影响。
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是其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母婴传播刻不容缓,望广大孕妇提高警惕,在孕13周之前及时检测,早检测、早干预,预防母婴传播,孕育未来希望!
我院针对农村孕妇免费提供孕期五次产检,检验项目包括:血分析、尿分析、彩超1次、肝功1次、肾功1次、乙肝表面抗原1次、艾滋病1次、梅毒1次、孕妇心电1次、孕妇营养检测1次、胎儿电子胎心监测1次(36周后做);欢迎明水县农村孕妇前来我院建档,享受免费五次产检项目。
妇幼保健院宣教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