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梅毒有哪些临床表现?后天性梅毒分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的病程在感染后两年以内,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晚期梅毒的病期在感染后两年以上,即三期梅毒。
一期梅毒: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表现为硬下疳,即在感染处出现一个无痛、红色的炎性结节,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cm,边界清楚,周围稍高出皮肤,表面呈肉红色糜烂面或浅表溃疡,创面清洁,分泌物少,渗出物内含大量螺旋体,传染性强。损害数目大都为单个,亦可为多个。女性硬下疳常见于外阴、阴道、宫颈、肛周等,也可出现在口腔、乳房、眼等处。硬下疳出现1-2周后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硬下疳持续2—8周后便自行消退而不留瘢痕或仅有浅表瘢痕。因女性下疳发生的部位较隐蔽,又无症状,常被忽视而增加了传播的机会。一期梅毒如不治疗或治疗不当,螺旋体经血行及淋巴结播散到全身,数周后即发展成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一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范的患者,一般于感染后6周至6个月可发生二期梅毒。是由于一期梅毒硬下疳内的梅毒螺旋体经淋巴管到达淋巴结后,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全身所致。早期可有发热、疲倦、头痛、喉痛、肌肉痛、关节痛、厌食等全身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约70%的患者出现皮疹,叫梅毒疹。梅毒疹可有多种不同表现,一般分布对称广泛,无痒感。
(1)斑疹型梅毒疹(玫瑰疹)。这是最初出现的梅毒疹,为红色、棕色或色素沉着玫瑰疹,多先在躯干开始发生。其后发展到四肢、手掌及足底等。红斑呈圆形,基本对称分布于手掌和足底。这就是梅毒俗称“杨梅大疮”的缘故。
(2)丘疹型梅毒疹。这是由于病程发展,有些斑疹可增厚演变成丘疹。好发于躯干、臀部、小腿、手掌、足底和面部等处。可表现有斑丘疹、丘疹、丘疹鳞屑性、环状、牛皮癣样等损害。
(3)扁平湿疣。这是发生于外生殖器部、肛门周围等皮肤皱折和潮湿部位的丘疹。损害表现为光滑、肥厚、扁,平,表面覆有灰色薄膜,内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扁平湿疣的传染性比其他二期梅毒疹更大。
(4)约30%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叫粘膜斑。损害表面覆有灰色薄膜,内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
二期梅毒病程中可发生片状或弥漫性脱发。一般脱发都可以自愈。二期梅毒有时会危及神经系统、骨骼或眼等器官。二期梅毒的症状和体征一般持续数周后,便会自行消退,如没有得到治疗,l--2年内常可复发。
三期梅毒:出现于感染后二年以上。主要有如下几种:
(1)晚期良性梅毒。其基本损害为树胶肿。在树胶肿内一般找不到梅毒螺旋体。此种炎症可侵犯任何器官,但最常见的是侵犯皮肤和骨骼。皮肤损害表现有真皮或皮下结节,溃疡性结节和树胶肿。结节常发生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呈群集分布不对称,无痛性,进展缓慢,逐渐发生溃疡。溃疡一般由中央开始缓慢愈合,遗留瘢痕。皮肤树胶肿呈单个硬结,逐渐增大成浸润块,崩溃后形成溃疡,病程中一些区域自愈遗留瘢痕形成。如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受累时,可导致鼻中隔和软硬腭穿孔,骨骼损害主要有骨膜炎、骨树胶肿等。
(2)心血管梅毒。可有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
(3)神经梅毒。可有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视神经萎缩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