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1月至10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例较去年同期减少15.6%
12月2日,记者从年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通报会上获悉,年1月至10月,全省共完成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8万人份,占人口比例达71.7%,较去年同期增长23.6%;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例,较去年同期减少15.6%(减少例),列全国第五。年1月至10月,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性传播占97.6%,较去年同期增加0.1个百分点;其中异性传播占91.3%、男男同性传播占6.3%。
据介绍,截至年10月31日,抗病毒治疗比例为90.8%;治疗成功率为95.8%;艾滋病母婴传播率进一步降至0.91%(年为1.96%、年为1.36%),持续3年达到2%以下的国际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认证标准;全省继续保持无经输血传播状态。
年4月,省卫生健康委与省医保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纳入全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完善协议期内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门诊待遇保障机制的通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丙型肝炎治疗政策有了新突破,有力地推进了艾滋病及其他相关疾病“治疗即是预防”策略的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具体体现为:
检测服务全面可及。目前,全省共有艾滋病快速检测点个,确证实验室个,已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个村(社区),实现了艾滋病确证不出县(全国唯一)。持续强化对性传播危险人群综合干预及检测,扩大HIV接触者溯源检测覆盖面,年1月至10月,共对名感染者进行了溯源,挖掘出HIV接触者人、检测人、发现HIV阳性人(其中新阳性人);开展高危人群互联网干预,累计检测暗娼人次、男男性行为者人次。
治疗效果保持较高水平。全省现有个抗病毒治疗点正在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服务,实现治疗机构县域全覆盖。年1月至10月,新入组治疗人,脱失再入组人。全省86.2%的患者经治疗后病毒载量降到检测不出水平,基本没有传染性;治疗患者的年死亡率控制在低于2%的水平。
中医协同治疗继续推进。全省16个州市、64个治疗点在治人数人,累计治疗人数人,在治人数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数人,占99.60%;常规检测数为人次;CD4细胞计数检测数人次;病毒载量检测数人次。云南省治疗任务数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消除母婴传播成果持续巩固。今年已为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提供母婴阻断服务,名儿童阻断成功。自年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以来,累计阻断成功名儿童。
注射吸毒传播明显下降。全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拓展治疗点)最近1年在治人数人,治疗保持率在77.92%,日均美沙酮服药剂量66毫升,患者的尿吗啡检测阳性率为7%,HIV检测率85.37%,HCV检测率82.78%,梅毒检测率84.53%(均高于国家设定的80%的标准),HIV阳转率为0.11%;全省共有96个区(市、县)个清洁针具交换点开展工作。年1月至10月,累计发放清洁针具约.5万支,回收注射器约.5万支,回收率90.7%;月均干预人数约人,清洁针具交换覆盖人群检测率为50%以上,共计HIV检测人,检出阳性人数1人,阳性检出率0.02%。
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加强。全省各防艾委成员单位、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全省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持续保持90%以上。通过开展防治艾滋病的专题讲座、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学生的防艾宣传教育,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覆盖率达%。这些工作对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减少歧视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悉,下一步,全省防艾工作将全力以赴打好全省第五轮防艾人民战争,持续巩固提升“三个90%”和“两个消除”成果,为年率先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和全省艾滋病疫情出现下降拐点的总体目标奠定基础。具体就是要深入实施“六大工程”:预防教育工程、发现干预工程、救治关怀工程、综合治理工程、边境管控工程、科技支撑工程。(记者赵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