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能经历时间洗礼青史留名的人少之又少,而温斯顿·丘吉尔无疑是其中之一。年1月的一个周六,英国伦敦一片凄凉和死寂,丘吉尔的去世,整个国家都在哀悼他。从政60多年,他肯定有敌人但那天朋友、敌人都在那里缅怀那位给他们勇气对抗残暴纳粹的人。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和首脑远道而来向这头老狮子最后一次致敬,温斯顿·丘吉尔的葬礼仪式盛大如皇室成员。他一生的故事有很多但人们只记住了他领导西方世界和纳粹战斗那五年,他给那个世纪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丘吉尔知道他的一生注定不凡而他的一生也确实经历磨难而坚持不懈,终于青史留名。那么,这位伟大的英国首相是如何领导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与纳粹斗争的?他又是如何克服一切阻力和政治博弈带领英国走向胜利的?今天我就来和大家来聊一聊二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的家庭和早年经历
温斯顿·丘吉尔出生于英国最著名的一个家庭,他的祖先是马尔伯勒公爵,年打败路易十四的军队,因此得到了布伦海姆宫作为奖赏。在这个间房等同于凡尔赛的宫殿,温斯顿·丘吉尔于年11月出生,父亲伦道夫爵士是一个聪明热烈和莫测的政治家,是一名保守党但支持自由派改革。母亲是美国人珍妮·杰罗姆是一个美丽轻浮的社交名媛,包括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
小时候的丘吉尔
丘吉尔这个未来的20世纪设计师,昵称小斗牛犬。在学校,他蛮横不守规矩,经常迟到和参与斗殴,虽然他能力很强但毫无抱负、成事不足。一位老师甚至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刻薄的孩子。和其他英国贵族的儿子一样,年轻的温斯顿被送到寄宿学校。在那里这个捣乱好斗的孩子过得不好,他多次写信想要回家希望母亲来看他。但丘吉尔的父母太忙于社交和花园派对,看望温斯顿的次数每年不超过一次。
尽管缺乏关爱,但12岁的温斯顿还是很敬佩父亲。他认真学习父亲的所有演讲不倦地收集有关父亲的文章和漫画,但在年12月,新晋升财政大臣的伦道夫爵士进行了一场豪赌,人们批评他的预算,他为此而辞职希望得到舆论支持并拉政府下水,结果惨败,政治生涯结束。官场失意并没有改变这对父子的关系,他的父亲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来贬低温斯顿,他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成器。在18岁时,丘吉尔宁愿从桥上跳起去抓住旁边的树枝也不愿被他朋友抓到,但树枝太远,温斯顿差点送了命,他昏迷了三天花了好几个星期才恢复。
军校中的丘吉尔
因为伦道夫爵士相信温斯顿一生不会成功就选择了放手,引导他往军事生涯上发展。他的做法无意中给了儿子展现自己真正天赋的机会,在军校他磨炼了自己的执行力,骑士、射手、剑客,温斯顿在每一个领域都很出众。他似乎在告诉父亲有天他也会和对方一样进入议会。但这个梦在他父亲去世时结束了。他的父亲死于梅毒,享年46岁。从未真正爱过或赏识过他的儿子。
战火中的丘吉尔
从那天起,温斯顿带着使命感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拭干悲伤之泪,温斯顿去寻找战火洗礼。他穿梭于大英帝国,寻求战争和反叛,在各个前线参战,他参与了英国历史上最后的骑兵冲锋。他宁愿英勇的死而不愿无名地活。如果活着回来,他将扬名和他父亲相当甚至超过。正是在这战争里温斯顿真正变成了丘吉尔。他养成了四个终生嗜好并永远成为他象征的一部分:冒险、酒精、雪茄和写作。在每个战场,作为士兵也作为战地记者,从各个前线写出的几十篇文章,成就了他的名气和声誉。
参战的丘吉尔
战争在南非展开,他赶到那里以无畏的英雄主义拯救了装甲列车车组。他被俘虏然后逃脱,他的头被以25英镑悬赏,无论死活。经过三周的流浪,他设法悄悄爬上了货运火车并成功回到基地,年他因伤病被撤回英国。
丘吉尔从政的开始
五年战争、三本讲述他参战的书,使得他成为了保卫帝国的英雄,这个来之不易的名声让他实现了梦想,进入议会坐在父亲座位的旁边。26岁时他在保守党旗下参选,开始全身心投入政治。
丘吉尔任性自负但也有像他父亲那样复杂的人格。他会自作主张地就当前问题表达意见,常不服从党的路线。一次访问约克市时,他发现普通百姓疾苦,这个未知世界对他是个启示,他匆忙赶到议会愤慨地声称:“对我而言,看不到帝国什么荣耀。它能控制大浪却没法冲厕所!”他非常独立,拒绝服从党的规则,最终背弃了自己的党派。
从政之初的丘吉尔
年,他离开执政的保守党加入在野的自由党。媒体报道了这件事,他被戏称为布伦海姆宫的老鼠。他似乎相当精明,在离开保守党18个月后,自由党大胜上台。32岁的丘吉尔作为半个世纪里最年轻的成员进入政府。
丘吉尔在政治成功的同时却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个人生活。他的母亲为他先介绍了当时的美国演员埃塞尔·巴利摩尔然后是富家女穆里尔·威尔逊但都被拒绝。当他爱上克莱门汀·霍西耶,一个小他十岁的苏格兰贵族,这件事才圆满结束。他也很满意自己的政治生涯,大臣级别的职位接连不断,此时的他只有36岁,他成为了自由党中的保守派。
一战中的丘吉尔
虽然丘吉尔已经从政但心中还是一个士兵。他全力创建英国情报局并经常参加军事演习。他坚定的信念使首相任命他为海军大臣。他看出了德国要准备战争,于是他让舰队准备好迎战德国的攻击。对海军进行现代化改造并建造新军舰。
一战海军的丘吉尔
他看出了飞机的军事潜力,他进行改革促成了皇家海军航空队的创建。丘吉尔一直热切期待着战争。在一战中,丘吉尔带领一支20艘军舰的大舰队进入达达尼尔海峡炮轰土耳其堡垒但低估了对手的防御,登陆部队无法突破,最终盟军阵亡了10万人,受伤15万人,成为英国一战中最大的灾难。党内要求丘吉尔为此付出代价,他被迫辞职。
后来40岁的他被指派去指挥一个苏格兰营。6个月内他回到伦敦恢复了名誉,最终被任命为军需大臣。他组织生产了数以千计的坦克,战争结束后,丘吉尔继续担任大臣职务。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竞选,但因为一系列变故竞选失败,他离开了政府。
丘吉尔的崛起与内阁战争
两年后,丘吉尔又重新复出担任英国财政大臣但不久又辞职离去。后来,在希特勒上台后,整个英国政治阶层只有丘吉尔在警告议会希特勒的危险。但首相不同意他的观点。年3月,希特勒入侵奥地利并威胁邻国。丘吉尔呼吁不要对纳粹德国让步但没人听。他坚信会再次发生战争。5个月后年3月,德军进军布拉格,和平幻想破灭。6个月后希特勒入侵波兰,英法参战。
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
首相张伯伦不得不让丘吉尔再次担任海军大臣。不久张伯伦下台,丘吉尔担任新的首相。年5月28日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刚满两周。英国派去法国的远征军被德军攻破防线,欧洲战场的法国战役败局已定,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紧急协助远征军撤兵。而此时的丘吉尔正身处另一个战争之中。
丘吉尔的对手是前任首相张伯伦以及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正是这场较量决定了整个二战的走向,那一天如果他失败了,纳粹的势力将席卷整个欧洲,那一天英国离放弃抵抗纳粹只有一步之遥。这场内阁之争发生在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在丘吉尔就任首相之初,本该由他主持的内阁正处在他的反对者控制之下。而由于当时支持丘吉尔的工党在议会中只占少数席位,他们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在政治形势上,丘吉尔几乎已经输了。
丘吉尔随性、散漫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丘吉尔与内阁的关系。他晚睡晚起甚至躺着床上办公。他常穿着华丽的蕾丝边袍,手拿一杯白兰地嘴里叼着雪茄,对下属口述信件。他还喜欢身着奇装异服留影。不守常规的做派和异想迭出的性格有时会令他陷入抑郁,才华出众的他靠画画来对抗抑郁驱散心中的阴霾。旺盛的精力给了他无穷的灵感,他的许多决策都出自敏锐的直觉但其中有效计划往往十分激进和冒险,令他身边的人对他忧心忡忡。
丘吉尔
就是这样一个嗜酒如命,难以捉摸而又不切实际的丘吉尔试图说服战时内阁全面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他深知,自己的对手会利用这些弱点来否决他的提议。丘吉尔之所以能当首相是因为绥靖政策破产,英军溃败在即,张伯伦急需组织有工党加入的联合政府,而工党提出的条件则是让张伯伦下台。而因为保守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所以新的首相仍然由保守党人担任。尽管丘吉尔是反对张伯伦政策的保守党代表但并没有被张伯伦看在眼里。
年5月26日早上七点丘吉尔批准了代号为“发动机计划”的撤退行动,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失败。当天在战时内阁的会议上,丘吉尔宣布德军已经抵达英吉利海峡。战时内阁必须作出是否进行战斗的决定。丘吉尔主张继续战斗,他指出希特勒从不守信用,和谈没有必要反而会主张对方的嚣张气焰。但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伯爵仍相信英国能全身而退而不必受战火波及,他们主张与德国单独媾和。
张伯伦
哈利法克斯伯爵在内阁会议上说,墨索里尼表示他愿意做英德两国的调解人,协助两国达成单独媾和,当然这是有条件的。丘吉尔不为所动,与德国和谈意味着承认纳粹势力对欧洲的统治,他反对任何可能削弱英国权益和国力的和谈。接着张伯伦提出了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风险,如果意大利作为德国的盟友参战,法国将不得不从仅存的残余部队中抽调力量派往南线对抗意大利军队。从军事上来说,法国败军已定,投降是唯一选择。因此如果英国参战后法国投降面对强敌,英军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德国进一步增强空军部署即使英国皇家空军掌握了制空权也将难以为继,不列颠群岛将失去防御力量,暴露于德军火力之下。
但丘吉尔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关键不在掌握制空权而在于阻止德军夺得制空权。哈利法克斯伯爵坚持认为单独媾和才是上策。会议暂时停止,丘吉尔去会见了法国总理保罗·雷诺,他们都主张抗战到底,但当时法国政府已经在考虑投降,士兵也无心再战。尽管法国承诺要战斗到底但丘吉尔明白很快英军将不得不孤军奋战。
丘吉尔与哈利法克斯伯爵
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哈利法克斯伯爵一再敦促战时内阁与德国议和,如果他的主张被采纳英国将被希特勒牢牢控制在股掌之间。张伯伦也是支持哈利法克斯伯爵,但丘吉尔不打算公开反驳他们,他要争取时间以出奇制胜。
进退两难
5月26日的夜间会议结束后,丘吉尔在办公室独自沉思。万一其他人的观点是对的呢?毕竟,与希特勒和谈的建议并非完全不合理,他不能贸然拒绝。就当时的世界格局而言,联合其他力量对抗德军存在一定困难。面对横扫欧洲大陆的纳粹大军英国真的应该继续抵抗吗?即使德军无法顺利登陆英国本土,不列颠群岛也将遭受纳粹空军的长期轰炸,而暂时的妥协既能使人民免遭涂炭又能为国家赢得喘息的时间,借以重整军队静待转机。英国的屈服也将使得希特勒的注意力转向东方的目标。
当时,反犹太主义思潮一度于精英阶层的部分人中有所存在,停战也成为这些人的心声。如果英国政府选择妥协,可能将赢得很多国民的支持。一场艰苦而持久的战争是多数英国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丘吉尔无疑面临着一个无比艰难的抉择。
5月27日下午,战时会议再次开始,丘吉尔处境不利,妥协派占了上风但丘吉尔不肯放弃。尽管阻力重重,他还是拒绝妥协。丘吉尔怒道:“这些徒劳的尝试只会削弱英国而眼下不需要虚与委蛇,如果法国要投降,那就随他们去。”丘吉尔坚持认为只要英国能坚持两三个月就会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就算德国最终获胜,英国也虽败犹荣,比一开始就做缩头乌龟要强得多,英国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向言而无信的希特勒妥协。张伯伦对丘吉尔的观点表示理解但他仍然坚持认为英国应该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进行谈判。
二战时的英国海军
双方僵持不下,当时哈利法克斯伯爵已经明白丘吉尔根本无意和谈,他只是在争取时间以说服内阁中的其他成员支持对德作战。哈利法克斯伯爵反驳道:“如果真的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即使英国孤立无援,他也会同意与德国血战到底,但眼下并不是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因此,他不愿将英国推向全面战争,但丘吉尔坚定不移他认为哈利法克斯伯爵过于轻信德国。希特勒不会理智到为了几块殖民地就放弃宰割英国的机会。而哈利法克斯伯爵则提出如果希特勒在接受法国投降的条款中要让英国也步其后尘呢?丘吉尔是否考虑过这种可能性。
最后,丘吉尔表示自己还没有打算和法国协商条款但如果有人把条款拿来他一定会看。做了这次让步后,丘吉尔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会议室。丘吉尔比任何时候都坚信向德国妥协,只会让整个欧洲陷入灾难。在丘吉尔看来,希特勒是一个十足的恶魔。他深知,纳粹掌权后将在欧洲大陆推行恐怖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西方文明将毁于一旦。
丘吉尔决心联合所有力量进行反抗甚至包括关系不佳的苏联,而当务之急是阻止英国与德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陆军因为远征军的失败和敦刻尔克大撤退士气低落,而海军相对较好,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之一,皇家海军已夺取了大部分地区的制海权,迫使德国舰队只能在北海海域活动但令一方面德军正在加速建造潜艇,这将对英国构成新的威胁。尽管如此,如果德军夺取制空权英国将面临致命的空中威胁。好在此前的数年间,丘吉尔为增强英国皇家空军力量作出了不懈努力,在火力和速度方面足以抗衡德军。除此之外,在伦敦附近的布莱切利园中还隐藏着丘吉尔的秘密武器,一支由数学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和字谜游戏爱好者所组成的临时团队负责破译德军情报,这让丘吉尔对德军最机密的计划了如指掌,因此,丘吉尔有信心领导英国打一场本土保卫战。
二战本土的英国士兵
在5月28日的内阁会议上,丘吉尔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决但与此同时法国的局势日益恶化。不计其数的法国平民流离失所,巴黎市内的政府档案馆遭到严重损毁,撤出巴黎的法国政府迁往图尔随后又再次迁往波尔多。英国战时内阁再次将和谈提上议程而其他可行的办法已逐渐不在考虑之列。丘吉尔与哈利法克斯伯爵爆发激烈争议。最终,丘吉尔明白自己无力与整个内阁对抗,他不得不在内阁之外需求解决办法。
力挽狂澜
尽管丘吉尔为人任性,处事急躁但他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很清楚战时内阁虽然大权在握却并非是唯一能决定英国命运的机构,政府高层会议也能作出调停内阁冲突的决定。如果丘吉尔能抢在内阁之前召集政府高层会议,他就有可能力挽狂澜。
首先政府对战时内阁中所发生的冲突并不完全知情,其次,丘吉尔曾在政府高层中安插了几位可靠的亲信他们全力支持丘吉尔的对德作战。当天,他排除各种阻力,紧急召集政府高层会议并在会议上将自己的口才发挥到了极致,他的演讲在最恰当的时机为他赢得了内阁之战的胜利。
丘吉尔
英国将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抗,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文明,英国上下将团结一心坚决抗击法西斯的侵略。通过激动人心的演讲,丘吉尔将这种决心传递给了全体英国人民。拜丘吉尔的远见卓识所赐,英国的雷达系统密码、破译团队以及皇家空军战斗机在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击退了德军的进攻,英吉利海峡固如金汤。由于无法击败英国,希特勒只能寄希望于苏联战场的胜利,结果德军在苏联遭遇重创。年,作为工业强国的美国也加入盟军作战。年,盟军攻占德国首都柏林,纳粹在欧洲的统治宣告结束。
对于这段历史而言,年5月28日的那场英国政府高层会议意义重大。丘吉尔也无可争议地成为英国的名留青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