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接受了最严酷的惩罚,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的国家主权,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在战争期间无视国际法,让日本在惹恼英美等列强后,彻底葬送自己国家的未来。
细数日本在战争期间的罪行时,慰安妇制度可谓是嗤之以鼻的,它不仅在中国和朝鲜广泛设立,还在美国曾经的殖民地菲律宾设立慰安营,这让日本在战败后立即遭到了国际谴责。在日本在二战期间设立的如此多的慰安营中都出现了一种药物,它就是“”,那么“”究竟是什么药剂呢?为什么日军要将它广泛用在女性身上呢?有何危害?
一、曾经名扬海外的药剂
日本在二战中最让人嗤之以鼻的罪行,便是慰安营制度。在无数慰安营中,日军将一种药物广泛使用在慰安妇身上,它就是“”药剂。”“药剂的全称为“砷制药剂”,这种药剂之所以出现在慰安营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防止不少性疾病在日军中扩散,这也让这种药物被日军使用后,成为了一种让人嗤之以鼻的药剂。其实早在二战前,这种药物还成为了青霉素普及之前的最佳消炎剂,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因此名扬海外。
”砷制“起源于19世纪晚期,它是在制作细菌涂片时偶然发现的一种药剂,当时对梅毒螺旋杆菌进行涂片制作时,发现作为染色剂的“砷制”有非常强的杀菌作用,久而久之,科学家便希望将“砷制”用于临床一线,并由此开始了临床试验。数次试验下来发现”砷制“在临床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够遏制梅毒的发展,就此“砷制药剂”正式诞生,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上。
得益于能够治疗梅毒的效果,“砷制”开始在欧洲不少国家畅销,同时它也让发现者成为了诺贝尔奖的提名人。在没有青霉素普及的年代,“砷制”这种药剂一度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这让它更是名声大噪。就在“砷制”在全球畅销的时候,日本也引进了这种药剂,不仅平民使用它,军队还开始装备它,很显然这是日本很早就为情况扩张做了准备。
到了日本前往朝鲜时,日本第一次在部队中大规模使用这种药剂,这让部队在长时间作战中避免了不少传染病在军中的传播,于是这种药剂便被日军看重。后来到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也屡屡看到了它的身影,并在战争期间将其用到了慰安妇的身上。
二、危害巨大
这种广泛用在慰安妇身上的药剂危害有多大呢?虽然它控制了疾病传播,但是副作用也不容小觑的。也正因为如此,到了青霉素类药剂出现后,“砷制药剂”便开始逐渐被淘汰,成为了医学历史的见证。不过砷制的副作用在这些慰安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有短期还有长期甚至终身的副作用。
一些慰安妇因为“砷制药剂”注射过量,并且单位量超标,出现了在注射不久后便因为药物毒副作用身亡,可见“砷制药剂”的毒性之强。如此强的药物毒副作用给这些慰安妇造成的第一个伤害就是消瘦以及消化道出血,这让慰安妇在慰安营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很难得到有效治疗,最终因消化道出血或溃疡而引发炎症导致身亡。
除了短期的毒性危害外,“砷制药剂”的长期甚至终身副作用也不可小觑,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在注射“砷制”后,对女性的生育影响非常大,一般都会患上不孕症。这也让不少被营救出来的慰安妇即使捡回了一条性命也只能孤独终老,再也无法生育,也无法感受正常人的生活,这让日军的罪行直到今天都是无法被原谅的。
当然在日军作战期间,设立的慰安营中有一种让妇女患上不孕症的药剂却满足了日军当时的需求,对于日军来说慰安妇就是发泄的工具,自然也不用考虑所谓人权了,就这样在慰安营中但凡注射过砷制药剂的慰安妇此后都无法正常怀孕。
同时还让她们出现了神经源性的损伤,可以说一旦注射“砷制”造成的伤害就是终身的。“砷制”因为二战日军的行径被赋予了日军帮凶的名号,很快便被彻底停产淘汰,渐渐地它也成了医学历史中的见证侵略历史的一款药剂,至今还被人所熟知。
三、结语:
作为一款在青霉素诞生之前的抗菌药剂,“砷制药剂”曾是一种享誉世界的药物,但是随着它后来被日军用在慰安妇的身上,它的毒副作用便放大了,这让“砷制”作为一种抗菌药剂的历史就此作古,反而成为了日军罪行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