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我们继续学习年6月美国CDC性传播疾病(梅毒)治疗指南,此次解读指南的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重点是梅毒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案。
首先是回顾临床常用的梅毒检测方法及原理,在儿童,获得性梅毒相对较少,一期及二期梅毒临床少见,故较少应用病原体检测,常用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分为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RPR)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PPA)。
RPR为临床常用筛查梅毒方法,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低,注意区分假阳性结果。RPR还可作为判读临床治疗疗效的指标。
TPPA是常用的梅毒确诊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一般不会阴转,不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青霉素是梅毒治疗常规用药。
梅毒螺旋体的结构图入下,青霉素作用于梅毒螺旋体的细胞壁,达到杀灭梅毒螺旋体的目的。
梅毒螺旋体的生活发育周期与青霉素用药息息相关,青霉素只能作用于梅毒螺旋体的螺旋体期。
青霉素可以干扰细胞壁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起到杀灭梅毒螺旋体的作用。
因此,一期及二期梅毒治疗疗程与三期梅毒及晚期潜伏梅毒不同。
梅毒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25%可有严重损害发生,接受不适当治疗者则为35%~40%,比未经治疗者效果更差。所以不仅强调早期治疗,更要重视规律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做出梅毒分期诊断,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及疗程。首选治疗均为青霉素G。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病程在1年以内的潜伏梅毒。(我国规定为2年以内)
晚期梅毒定义为三期皮肤、黏膜、骨骼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晚期梅毒治疗青霉素疗效较好,组组损伤及破坏不能恢复而遗留瘢痕。
神经梅毒及眼梅毒的治疗方案如下。
吉海反应又称Jarisch-HerxhermeiReaction,指梅毒患者接受抗梅毒螺旋体治疗后,梅毒螺旋体被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超敏反应。多在用药后数小时发生,严重时心血管梅毒患者可发生主动脉破裂。
早期胎传梅毒指年龄在2岁以内。
晚期胎传梅毒指年龄在2岁以上。
妊娠期梅毒接受规范性梅毒治疗可降低婴儿胎传梅毒的风险。
对于梅毒合并HIV患者要考虑完善腰穿脑脊液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
梅毒治疗的疗效取决于选用的药物、剂量、疗程、梅毒病期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早期梅毒青霉素治疗疗效较好,RPR一般在3~6个月下降4倍以上说明治疗有效,常常在12~24个月内阴转,但TPPA一般不会阴转。
OK!本期梅毒指南解读完毕,敬请期待下期。
附: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解释简表。
往期回顾链接: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美国)——梅毒(壹)
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美国)——梅毒(贰)
小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