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类风湿因子(RF)是用来衡量是否患有类风湿疾病的标准,据研究报告,在类风湿病人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占40%—70%,其中尤其以病变广泛、病情严重、病程长、活动期及有关节外病变者的阳性率为高,且长久存在。正因为如此,
国际上通用的诊断类风湿标准中,都将类风湿因子列为其中之一。
类风湿因子(RF)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注:在临床内科学中描述为四型,没有IgD型;但在实验室诊断学中描述为5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针对IgG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类自身抗体。
RF的生物学作用:
约9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RF呈阳性。IgA-RF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IgE-RF升高时,已属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SLE等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RF。近年来对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
1、调节体内免疫反应;
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
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
由于IgM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
RF的测定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检测方法一般有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
测定IgG、IgA、IgM类RF通常用ELISA间接法,即用热凝集兔IgG包被反应板微孔,加入检样后,再分别加抗人IgG、IgA、IgM酶标记抗体,使反应后再与底物呈色。为防止各Ig类别RF相互干扰,酶标记抗体使用标记的抗体F(ab)2片段。
DXC系统化学反应方案:
IMMAGE?免疫分析系统和定标液5Plus,采用速率散射法对人血清或血浆中的类风湿因子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范围为20到28,IU/mL,CV%4类风湿因子高就是类风湿吗?
看到化验单上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否就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呢?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因为,在正常人中也有5%左右类风湿因子阳性,但一般滴度较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阳性率更高些,达10%左右。
此外,类风湿因子还常常出现在许多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如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等),还在一些淋巴细胞性疾病的患者体内升高,甚至吸烟也可以导致类风湿因子升高。除类风湿关节炎外,类风湿因子还可以见于其他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那么,是不是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呢?同样也不对,类风湿因子有5种,一般只化验IgM型类风湿因子,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只代表IgM型类风湿因子阴性。即使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也有20%~30%类风湿因子是阴性的。还有一部分病人系隐性类风湿关节炎,尤其是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需反复检测才可能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目前认为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最特异的抗体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此抗体在初诊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中阳性率为60%~70%,特异性高达90%~98%。
确诊类风湿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
2、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E)、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3、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
4、关节滑液的性质和细胞学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继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查找账号医学检验圈by华通医疗或加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