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毒分类诊断标准
(一)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具有符合相应特征的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硬下疳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节穿刺液: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和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或TP暗视野检查)或结果为阴性的为疑似病例。
(二)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内,多为无症状性、暗红色、符合相应特征的多形性皮损,尤其掌趾部位的暗红斑或鳞屑性丘疹,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节、眼、内脏等)。
3.实验室检查:皮损如扁平湿疣、湿丘疹、粘膜斑等: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的为疑似病例。
(三)三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或一、二期梅毒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有如下特征中的任一项表现,包括皮肤黏膜损害如结节梅毒疹、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或脑脊液检查:WBC≥10×/L,蛋白mg/L,并排除其它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化。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脑脊液检查或组织病理检查的为疑似病例。
(四)隐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症状与特征。有明确的2年内梅毒接触史或梅毒发病史为早期,病期超过2年或无法判断病期者均为晚期。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无梅毒史者阳性,滴度≥1:8;有梅毒治疗史者阴转阳或滴度升高≥4倍),同时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且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蛋白量)无异常。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无梅毒史者阳性,滴度≥1:8;有梅毒治疗史者阴转阳或滴度升高≥4倍),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和脑脊液检查的为疑似病例。
(五)胎传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
2.临床表现:2岁以内发病的早期胎传梅毒,类似于获得性二期梅毒表现;2岁以后发病的晚期胎传梅毒,类似于获得性三期梅毒的表现,尤其注意标记性损害。胎传隐性梅毒,无症状,2岁以内为早期胎传隐性梅毒,2岁以后为晚期胎传隐性梅毒。
3.实验室检查:皮损或胎盘检查: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或TPHA)阳性。
同时符合1、2、3者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和TP暗视野检查的为疑似病例。
二、实验室诊断
(一)基本方法: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采用RPR或TRUST试验,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疗效判断与随访;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采用TPPA试验,用于梅毒确证试验。
(二)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开展梅毒19S-IgM检测用于胎传梅毒、神经梅毒的辅助诊断。
(三)试验操作和结果判断严格按照试剂盒规定的标准操作规范。
*£love_刺猬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