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怎样传播的?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梅毒又可能很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梅毒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发生先天梅毒。
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在体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肥皂水以及一般的消毒剂如升汞、石炭酸、酒精等很容易将其杀死。在40—41℃时于1—2小时内死亡,在低温(—78℃)下可保存数年,仍能保持其形态、活力及毒性。
传染途径
梅毒的传染源是梅毒患者。其传染途径如下:
1
性接触
这是主要的传染途径。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性,这些患者的皮肤黏膜损害,表面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在性交过程中容易通过皮肤和黏膜的损伤处(甚至是很轻微的)传给对方。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后2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2
胎传
患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感染。研究证明,在妊娠7周时,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使胎儿发生感染。
未经治疗的女性梅毒患者,虽通过性接触已无传染性(病期2年),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患早期梅毒的母亲易发生流产、死产、先天性梅毒,新生儿死亡率高;患晚期梅毒的母亲较少发生先天性梅毒、死产或早产。
3
其他
少数可以通过性接触以外的途径受传染,直接接触如接吻、哺乳等,间接接触如接触有传染性患者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餐具及烟嘴等。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污染梅毒螺旋体的标本时不小心也可受染。此外如输血(早期梅毒患者作为供血者)偶尔也可发生传染。通过输血而受染的患者不发生一期梅毒损害,而直接发生二期梅毒。
梅毒可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而分为后天梅毒与先天(胎传)梅毒,又可根据病情的发展而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早期梅毒有传染性,晚期梅毒一般无传染性。
梅毒螺旋体侵人人体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在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称为硬下疳。临床上称为一期梅毒。经3—6周后即使不经治疗,硬下疳也会自然消失。
出现硬下疳时,梅毒螺旋体由硬下疳附近的淋巴结进入血液播散到全身,使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受侵。通过6—8周的潜伏期,可出现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损害、骨膜炎、虹膜睫状体及脑膜炎等症状,此时称为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症状可不经过治疗而在3—12周后自然消失,又进入潜伏状态,称为潜伏梅毒(或隐性梅毒)。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又出现症状,称为二期复发梅毒,可以反复出现几次。
30%—40%的患者发生晚期活动性梅毒,包括皮肤黏膜梅毒、骨梅毒、内脏梅毒、心血管梅毒及神经系统梅毒等。一部分患者可不出现晚期梅毒的症状,仅是梅毒血清反应持续阳性,称为晚期潜伏梅毒;也可以有一部分患者(约三分之一)血清反应滴度逐渐下降,最后转为阴性而自然痊愈。未经治疗梅毒的病程见。
供稿:艾防科许雷涛
编辑:办公室徐钊
ID:渭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