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于年7月15日
现重排重发,额外增加法律板块等
正文超过五万字,材料的整理、考证、论证,共耗时近一个月,最后的撰写过程用去五天时间,这期间几乎一直在熬夜。“西方政治模式缘何不适用于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哪怕是这五万字,也只能做到管中窥豹,甚至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但仍希望,或者说,有些像恳求,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文章。它或许能够使你明白东西方真正的不同之处。明白为什么我们不应指责西方人自己探索出的模式,也不应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模式丧失信心。
我作为一个同时生活在东西方两个世界的人,真的很渴望探索出这一具有争议性话题的根源和答案。
壹.
“不成熟的政治”
今天我们所说的“西方模式”,通常是指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发展模式,其包含政治、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政治、经济和教育。
本文将聚焦于政治模式的发展,辅以经济与教育的相关资料。
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及其他著作中对他的祖国,新兴的德意志帝国,有种无法抑制的担忧。[1]
韦伯认为,经济上高速崛起的德意志帝国,在政治上表现出了严重的“政治不成熟”——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强大的文化底蕴和软实力。
他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担忧,为后世历史所证明。德国两次战败,第二次大战前十年,便是由于德意志统治阶层对工人阶级的过度压制,最终导致德国走向极端政治。
比较来看,欧洲的另一个新兴国家,俄罗斯帝国,及后来承其衣钵的前苏联,也都同样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不成熟”。
它们都以土地和看得到的“控制权”为目标,展现出了极度的扩张欲望。却又都无法与新占领的土地,建立起强大的认同感,并能够最终同化当地文化。
贰.
小冰期与帝国的命运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这一历史阶段)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这一时期,同样正是罗斯大公国(“莫斯科大公国”代称,俄罗斯帝国前身)向东方竭力进行扩张的阶段。
全球持续转冷,在中国早早引发了安史之乱,之后丝绸之路由于沙化而逐渐废弃。[2]
截止宋代,北方路上丝绸之路已近乎无实际用武之地。
宋朝因而选择利用南唐与南汉所积累下的航海技术及经验,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并利用自蜀楚古国时代建立的西南路上丝绸之路,将北方商贸体系完全南移,从而逐渐放弃了北方的传统商贸体系。[2]
全球变冷亦引发蒙古帝国的竭力扩张。
由于蒙古人与蒙古战马更适应寒冷环境,加之蒙古高原自然环境因全球气候转冷而遭到严重破坏,蒙古军队必须向外寻找新的根据地。而全球性转冷又导致了大量农耕文明迅速走向衰落,故而蒙古军队得以势如破竹,横扫欧亚大陆。[3]
图2-1-1.年以后元朝及其汗国的大致版图。其中西亚深灰色部分为后来后蒙古势力建立的帖木儿帝国
但当蒙古扩张到极致却并无充足的经验治理各地时,帝国的分裂与瓦解同样是迅速的。
叁.
皮毛需求与圈地运动
欧洲在经受住蒙古军队和黑死病的双重打击后,开始缓慢恢复。此时的寒冷气候,刺激着欧洲市场对皮毛与棉花的需求。[4]
罗斯大公国在中西欧保暖材质物市场的巨大诱惑下,开始了毫不犹豫的东扩。他们在跨过乌拉尔山脉进入亚洲时,正当明朝摧毁瓦剌帝国,蒙古全面衰落时期;罗斯大公国的扩张因而略早于西欧的全球殖民扩张。[5]
俄罗斯帝国建立时,其领导层认为,东方与南方新获得的土地,皆为殖民地,而非平等之国土。[6]
这为俄罗斯帝国崩溃与前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不平等的区域政治地位,共享同一个地理实体,必然会导致地理实体在政治上的内部不团结——该经验日后也为中国民族政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