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大医情怀郭应禄

导语如果将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比作大海中航行的轮船,那么有两位“船长”级别的人物不得不提,一位是已故的两院院士吴阶平先生,另一位是他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承袭恩师:领军泌尿外科发展

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应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刚刚解放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当时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正是在吴阶平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的泌尿外科才开始萌芽发展。”

年,大学毕业后的郭应禄,有幸在吴阶平老师的系统外科教研组工作,这对于他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在与吴阶平的朝夕相处中,郭应禄在学术和临床上,对泌尿外科专业有了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吴老的医德、医道、为人等优良品质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不过,泌尿外科发展的好景不长。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内的各类研究几乎都停滞不前,泌尿外科也同样遭遇了严重危机。

“即便如此,吴老依然坚守着一名医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根据例肾结核的临床资料,结合双侧肾结核晚期患者的尸体解剖检查,首次提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理论,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引发了国际泌尿外科学界的轰动。”郭应禄回忆道。

由于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这类患者在当时基本被判定为无法挽救的晚期双侧肾结核。而肾结核对侧肾积水这一理论及治疗方案的提出,无疑拯救了无数已被判“死刑”的患者。

“以吴阶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还纷纷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建立泌尿科。”郭应禄说,再强的“风雨”也没有浇灭恩师和他心里那团为泌尿外科熊熊燃烧着的“火”。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泌尿外科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听到卫生部要成立中国第一个泌尿外科研究所的消息,郭应禄内心的那团“火”更旺了。尽管当时他还是一名普通医生,但在吴阶平的鼎力支持下,他不顾人微言轻,仍献计献策、四处奔走,最终使我国第一个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得以创建。

鉴于当时人力物力的极度匮乏,郭应禄还到处奔走呼吁,将一批流散到边远地区的专业骨干医生调回北京,迅速充实了研究所的人才队伍。同时,他还多方面筹集资金。

“研究所的第一批临床和科研设备就是我们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筹集的一笔项目经费所购买的。同时我们还向美、英、瑞典等发达国家派出8名骨干医生学习当地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郭应禄说,在恩师吴阶平的带领下,泌尿外科研究所从北京医科大学一个大外科下只有3张病床的泌尿科,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国内首屈一指的泌尿外科研究所。

随后,郭应禄带领研究所人员接连开展了经尿道手术、经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年,他主编了国内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明确了腔内泌尿外科学的概念、定义和范畴,该书再版时补充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内容,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专著。

同时,针对性病和男科学疾病治疗不规范,江湖游医坑害病人的不法行为猖獗的情况,郭应禄于年又创立了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科学的诊治工作,与“电线杆医生”和报纸虚假广告做坚决“斗争”,以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维护广大患者的利益。

实际上,男科长久以来在我国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常常被划分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精神科等科室之中。在郭应禄看来,男科理应作为一门学科单独分出来。“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

谈及目前我国泌尿外科的整体发展水平,郭应禄表示,“现在我国大城市、大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的水平并不亚于国际水平,但是一些边远地区、医院因为受各种因素限制,泌尿外科医生水平仍比较有限。”

对此,郭应禄希望,“尽快开展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缩小地区间医生的差距。力争到年,真正实现我国的泌尿外科水平跻身国际领先行列,这就是我们泌尿外科的‘健康中国’梦。”创建“将才工程”:培育泌尿英才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人才青黄不接的阶段,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断层危机刚刚缓解,而改革开放又出现了一些人才外流情况。泌尿外科也难脱人才紧缺的尴尬境地。

为了使我国泌尿外科持续、快速发展,郭应禄于年创办了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中心(年更名为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负责全国泌尿外科继续教育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年,在郭应禄的倡导下,培训中心启动了泌尿外科“人才工程”,采取专题培训班、远程教育等形式,在全国培养了多批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素质好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骨干,这为提高我国的泌尿外科整体水平、促进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在泌尿外科“人才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一个更宏伟、更远大的目标又开始在郭应禄的脑海里闪现了。“要想让我们的泌尿外科走向世界,仅有一线干将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领军人物,要有一批能与世界级大师对话的英才。”

于是,年,在郭应禄的推动下,针对全国泌尿外科领域的主任医师及博士生导师开展的大规模培训——“全国泌尿外科将才工程”又启动了。

“如果说‘人才工程’是为提高全国泌尿外科专业人员的素质而进行的普及教育,那么‘将才工程’就是要让中国的泌尿外科走出国门,达到世界水平。”郭应禄说。

按照规划,“将才工程”每年都会向境外派送国内近名泌尿外科主任级人员做短期学习,同时在国内举办博导培训班,所有培训均免费实施。据了解,至今已有余名学员通过“将才工程”分别到美国、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培训。

郭应禄表示,“将才工程”的学员通过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不仅学到了先进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手术技术,更看到了国外泌尿外科专家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我们与他们在管理和学术上的差距,这也更加坚定了这些学科带头人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泌尿外科水平,以实现我国泌尿外科在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的信念。

曾经的“将才工程”学员,如今已是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的王平深有感触,“当年的青年已经成为骨干,骨干已经成为专家,专家已经成为领军人物,专业知识与管理理念的共同融合、医院管理者。”

“如今,‘将才工程’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引领着中国泌尿外科事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其影响力之大已经超越了学科的范畴,其覆盖面之广已经突破了地域的界限,真真正正成为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医疗卫生行业的‘黄埔军校’。”王平说。

而这一工程不仅是全国医学界继续教育领域的一个亮点,更让世界认可了中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发展。

曾任约翰·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的PatrickWalsh教授是美国泌尿外科界的泰斗,“将才工程”启动后,郭应禄通过多方努力选派了国内十几位博导来到他的科室学习。最初,Walsh教授对中国泌尿外科的整体水平观感平平,学员们在医院培训前,都会拿到厚厚的讲义,因为Walsh教授担心他们听不懂英文,方便他们课后温习。

但几番学术探讨后,这位顶尖级人物不禁大为吃惊:“没想到中国医生英语这么好、专业水平这么高,还特别能吃苦,并且能同时派18位科主任来我这里学习,这在美国都是无法办到的。”

如今,“将才工程”已经走过13年路程,郭应禄又开始思考以后的人才培养之路,那就是进行“专科医师培训”。“这是缩小地区差距,使学科在高水平起点上发展的必由之路。”

郭应禄建议,临床医学应该不再设置专科硕士、博士学位,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最高职业标志—专科医师证。证书颁发标准可以借鉴美国的风格,只给予八年制毕业生医学博士(MD)学位,五年制毕业生如果参加了后续的三年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也可获颁MD学位。

“这样一来,医学教育体制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只保留五年制及少数八年制,取消六、七年学制,使之更为标准化。当然,科研型学位(Ph.D)也不再与临床医师资格挂钩。”郭应禄说,“现在北京、四川、上海等地已经开始试点,培训细则也已经制定,只是相关配套法规尚未出台,盼望尽快颁布。”

“开拓一个领域,需要的是人才;发展一个领域,需要的也是人才。通过不断的人才培养,才能实现我国泌尿外科在本世纪‘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郭应禄内心笃定。

最近,郭应禄又着手在做另外一件事情——在北京郭应禄泌尿外科发展基金会支持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共同参与,他们开始对我国泌尿外科医生的执业情况进行调查,“只有了解泌尿外科医生的整体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推动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建设。”寄予希望:医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一名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仅只具有精湛的医术,郭应禄更强调要有崇高的医德,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因为医者的本分就是让老百姓活得更健康、活得更好。”

“医者,首先应该树立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也就是要爱国家、爱集体、爱专业、爱病人。”郭应禄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祖国;而作为一个单位的成员,也要热爱集体;作为泌尿外科的专业医者,我们必须热爱我们的专业,否则,我们就没信心、也没力量去做好这项工作;最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所以必须爱护患者。”

从医50多年来,郭应禄一直本着“四爱”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救治了无数患者。

在郭应禄80岁寿辰的庆典上,他曾在年治疗的、目前存活时间最长的肾移植病人徐有禄,手捧鲜花来到了现场,向他献上了鲜花,用朴素的话语感谢郭应禄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给了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

现在,已85岁高龄的郭应禄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他每周坚持出门诊,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参与院内外保健会诊任务,诊治疑难病例等。

作为中国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样机的研制者及应用者,郭老一直致力于推广临床适宜技术,希望能够让更多患者得到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更省钱的治疗手段。

采访中,郭应禄特意给《医学科学报》记者介绍了《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一书,“目前,我国很多中老年人都有前列腺增生的疾病,这个手术是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结合动物实验,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

郭应禄说,该技术是在前列腺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柱状水囊对前列腺增生造成的尿路狭窄进行扩张的新技术。该技术以柱状水囊扩张使前列腺包膜裂开、两侧叶腺体张开并阻止其闭合,从而达到尿路长期通畅的目标,打破了以往前列腺增生治疗限于在包膜内进行的传统概念。

在?年间,该手术共实施了0多例,其远期治疗效果不亚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方法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北京郭应禄泌尿外科发展基金会”在年成立。

“基金会并不大,但我们希望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助贫困患者治疗疾病,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推动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等。”郭应禄说,在此背景下,基金会启动了“创新惠民工程”。

在“创新惠民工程”的支持下,郭应禄在亚洲及国内外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对该技术进行宣讲,并出版了中英文双语版专著《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使国内学者达成共识,最终使得这一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医院里开展。

作为我国腔内泌尿外科的奠基人,郭应禄一直希望,腔镜手术这项不开肚子,出血少、创口小、恢复快的技术能够惠及更多百姓。“最近,基金会就支持了我们泌尿领域又一位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的孙颖浩教授发起的一项‘顶天立地——泌尿腔镜中国行’的活动。”郭应禄希望,该活动不仅要在国内举行,还要沿“一带一路”走出国门,惠及世界人民。“希望‘创新惠民’,不仅能够惠及国内患者,也能够惠及其他国家的患者,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点贡献。”求索前沿:倡导疾病治疗前移

除了在临床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学科发展上积极培养泌尿外科的“主力军”,在科研的道路上,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也依然在不断求索。

近年来,以能量为标记的机械生物力学对生命现象的影响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尤其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PhillipASharp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的强力倡导,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发表白皮书,指出以生命科学、物理学、工程学为交叉的融合科学是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在此背景下,郭应禄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参与其中,努力成为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的领导者呢?”

微能量医学的进步,使得郭应禄意识到,这正是我国科研界的又一次机遇。

在郭应禄看来,微能量医学是利用体外设备产生机械波或电磁波对疾病或亚健康状态进行预防和治疗的科学,融合了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具有重大的转化医学价值。

“相比于普通医学只能在疾病症状出现后才能诊断,微能量医学只要捕捉到人体内能量磁场的微弱变化,就能够在症状出现之前,超早期发现人体异常状况,并能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将其对人体的损害降到最小。不仅使器官功能得到修复,对日常保健也可发挥重要作用。”郭应禄说。作为融合科学的范例,微能量医学将是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后的另一类治疗领域。“它不仅可治疗明确的疾病,还可能与基因组结合做疾病的预测,将治疗前移,做到疾病预防和进行亚健康治疗,这将是健康事业的革命性进展。”

“具体来说,微能量医学常用的能量介质包括冲击波、超声波和电磁波。比如目前它们已经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心血管疾病以及骨骼、肌肉、软组织系统疾病等;也可用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乳腺癌、皮肤创伤等疾病的治疗。”郭应禄说。

谈及微能量医学的最新进展,郭应禄表示,现在发现微能量在组织修复等生理病理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激活、转化和募集内源性干细胞在受损部分聚集,这将有利于组织修复,我们的研究和其他实验室的研究都已经证明冲击波对内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募集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弄清楚微能量与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来或许就可以利用它们来修复病理性组织器官。”郭应禄说,“当前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大科学’的理念,通过大协作、多学科来探索微能量的作用机制,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创立微能量医学器官功能修复、保健学科,为肾脏、心脏、胰腺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为建设‘健康中国’出力。”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郭应禄一直强调,无论医学如何进步、技术如何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救治病人。“医生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感、责任心和亲人情,不断将这些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让广大老百姓过得更好。在13亿人民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医者应认真考虑能做的工作,最终使进入小康的13亿人民看病更方便,享受的医疗水平更高,健康状况更好。”来源:《医学科学报》点击“阅读原文”,继教课程手机学↓↓↓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baojipingcewang.com/wqmdyy/26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