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梅毒基本知识

文案策划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0.html

关于梅毒

提起梅毒,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那么大家知道梅毒是怎么来的吗?知道梅毒抗体阳性一定是梅毒吗?知道梅毒一经感染会标记终身吗?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将万恶的梅毒从美洲带回至欧洲大陆,15世纪末期,梅毒迅速席卷整个欧洲,随之,在全球大肆扩散。但奇怪的是,类似于其他传染病,没有人愿意承认梅毒是自己的病,各个国家纷纷甩锅,意大利人称它为“法国病”,法国人称它为“那不勒斯病”,俄罗斯人称它为“波兰病”,波兰人称它为“日耳曼病”等等。最后,关于这场名称的战争是由意大利医生“GirolamoFracastoro”终结的,他写了一首关于梅毒的诗(SyphilissiveMorbusGallicus),因此,人们便把诗里主人公的名字“Syphilis”作为该传染病的真名。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首先,它的传染性特别强,因此,人们常说“梅毒比爱情跑的更快,仅次于流言”。其次,它特别会隐藏,感染后可以很多年无症状。再次,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俗称“万能模仿者”,易被误诊为皮鲜、湿疹、毛囊炎等皮肤病。一旦病情发展至3期,会累积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使人或痴呆或癫狂。

最早我们常用病原学检查梅毒,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病灶部位梅毒螺旋体,但由于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目前临床上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梅毒抗体来筛查梅毒感染者,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大幅度提高了梅毒的检出率。

根据检测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又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另一类为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又称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非梅毒血清学实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快速检测试验(RT)、梅毒螺旋体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

本实验室开展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测定(化学发光法)、TPPA、RPR。

A组合(俗称双阳):

(1)现症梅毒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并做好治疗后的后期滴度监测的随访工作。

(2)现症梅毒患者治疗随访期,继续滴度监测、随访、观察工作。

(3)个别梅毒晚期,注意观察临床症状,考虑是否需要治疗。

(4)既往梅毒感染,非特异性抗体生物学假阳性,如果已知病人有既往梅毒感染史,(滴度在1:8以下,也偶有意外)就需考虑非特异性抗体生物学假阳性可能性的存在,注意排除一些传染性疾病或胶原性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吸毒、红斑狼疮等,注意结合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史。

B组合(俗称单阳):

(1)既往梅毒感染治愈者,暂不考虑梅毒感染,注意观察随访。

(2)梅毒感染早期,定期做好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梅毒非特异性抗体)随访工作,如阳转,进行规范治疗,观察滴度变化。

(3)梅毒感染早期治疗后,定期做好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滴度监测、随访工作,注意观察滴度是否发生阳转现象。

(4)梅毒感染极晚期,会出现临床梅毒感染症状明显,但无法检测非特异性抗体的现象,同时还需考虑前带现象,结合临床及时进行规范治疗。

(5)既往梅毒感染合并艾滋病晚期,抓紧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C组合(俗称非梅单阳):

(1)滴度1:8以下,暂不考虑梅毒感染,可考虑是因一些传染性疾病或胶原性基础疾病促使机体释放诱导产生抗体的交叉抗原导致的生物学假阳性,如艾滋病、吸毒、红斑狼疮等,建议1~3月内再次随访。

(2)滴度1:8以上,更换另一种试剂再次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建议使用TPPA)。

a.如TPPA阳性,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并做好后期滴度监测的随访工作。

b.如TPPA阴性,定期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注意观察,排查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非特异性抗体)阳性的真正诱因。

D组合(俗称双阴):

(1)首先考虑排除梅毒感染,注意观察临床症状,做好两项抗体检测、随访工作。

(2)艾滋病感染者发病晚期,免疫能力基本丧失,机体无法产生免疫应答,无法产生抗体,首先做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3)极早期梅毒感染,又称检测窗口期,机体尚未产生足够检测出的抗体浓度。

梅毒那么厉害,是不是就没得治了?目前临床上一直将青霉素作为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理性看待梅毒,从此不再谈“梅”色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baojipingcewang.com/wqmdyy/106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