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失眠治验一则诊余随笔

患者李xx,女,43岁,公司职员。患者主诉:失眠二年余,加重一周。

两年前因子宫癌切除术后间断性失眠,近三个月为获得正常睡眠经常间断性依赖抗焦虑药物;近一周前因情绪刺激致彻夜不得安卧,倍感痛苦,虽服用中西药物,仍效果不佳而来求诊。刻下:患者头目胀痛,焦虑烦躁,心悸易惊,胸闷纳差,大便粘滞;舌体胖大暗红,苔白腻;脉弦滑尺弱。

中医诊断:不寐,气郁痰扰。

西医诊断:失眠,植物神经紊乱。

辨证分析:失眠的中心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多脏有关。其病机与阴虚阳亢,阳不入阴有关。本患者属癌症术后,气血本亏,加之有一定心理焦虑,过于思虑耗伤心脾,运化不及,脾胃气滞,痰浊内生,加之情绪刺激,郁怒阳气亢逆,挟痰上扰心神,心神失养,阴不制阳致失眠。

治法:潜阳安神,解郁化痰,安神定志。

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于当时行颅腔、腹腔手法调理,结合中医辨证选穴推拿以理气解郁催眠。患者当时入睡,醒来倍感神奇。同时建议口服中药日常调治。

10月7日复诊:睡眠、胸闷心悸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艾司唑仑已减至一片。效不更方,治疗仍遵前法。推拿结合颅腔、腹腔手法继续调理一次;中药继服七剂。

思辨逻辑:顽固性失眠中医认为多心肝血虚,但变证丛生,常虚实夹杂。

西医认为颅内中枢存在异常兴奋灶。其病理机制为:脑干网状结构接受各种感觉输入纤维的侧支,和来自大脑皮层的下行纤维。它通过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广泛地投射到大脑皮层,一直传递到丘脑非特异核,与弥散性丘脑投射系统发生联系。其下行纤维抑制脊髓反射活动,刺激网状结构导致觉醒,而阻断其上行通路产生睡眠。睡和醒的状态决定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程度。

从现代结构医学角度,各种原因的颈椎病因交感神经的反射性活动及推动脉的供血不足,均可引起网状结构系统发生变化而产生睡眠障碍。其原因多见于颈椎病、颈胸交接处出现结构蜕变或错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丛,使脑部供血不足,或牵拉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引致兴奋;或颈胸交界处关节错位,影响星状神经节,引起多梦易醒。而产生睡眠障碍。而中段胸椎错位使交感神经受刺激,除多梦突然醒外,还出现胃部症状。

总结:此患者间断失眠两年余,失眠加重3个月,近日情绪刺激致彻夜不得安卧。故当天以手法从脊柱相关角度,以颅腔、内脏手法调理以理气、催眠,患者心理、情绪得以舒缓。继服中药,方中茯神、远志肉、炒枣仁、柏子仁、生地以安养心神;气郁木不疏土“胃不和则卧不安”菖蒲、枳实、竹茹、陈皮、半夏化痰和胃,加川芎、醋香附、柴胡、防风柔肝解郁,合煅龙骨、煅牡蛎潜阳安神。诸药合方,寓安于行,寓通于补;共奏潜阳宁心、解郁化痰、养血安神之工。

本例患者因取效甚捷,与同道分享。笔者井底之观,欢迎同道不吝斧正!

焦加立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baojipingcewang.com/wqmdyf/91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