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疮白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梅毒是性病的代表,而性病是由嫖娼、淫乱引起的疾病,过去入们把嫖娼、淫乱行为比作寻花问柳,所以梅毒就被称为花柳病,原来的皮肤烂病科称为皮肤花柳科。
以后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性病的概念已经扩大,其种类也不只梅毒,而达20多种,而传播途径及方式也不只局限于寻花问柳了,所以把梅毒称为花柳病是不够确切的,但却真正反映了梅毒的性质,是性传播性疾病。
该病的传染途径为性接触、胎传、产道感染、非性接触传染、输血感染、间接接触传染。梅毒螺旋体从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后,一方面在皮肤粘膜下繁殖,另一方面很快沿着淋巴管到达附近的淋巴结,经过2~4周的潜伏期,在入侵部位发生炎症反应,称为硬下疳。此后机体产生抗体,螺旋体大部份被杀死,硬下疳自然消失,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但未被杀死的螺旋体仍在机体内繁殖,约经6~8周潜伏期,大量的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二期早发梅毒,临床上可出现低热、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粘膜疹、骨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脑膜炎等症状。二期梅毒疹表面梅毒螺旋体很多,因此传染性也很强,随着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建立,抗体大量产生,梅毒螺旋体大部份又被杀死,二期早发梅毒亦自然消失,再进入潜伏状态,称为二期潜伏梅毒。此时临床上虽无症状,但残存的螺旋体仍隐藏于组织或淋巴系统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螺旋体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发生二期复发梅毒,以后随着机体免疫的消长,病情活动与潜伏交替。
梅毒的分期是这样的,梅毒根据传染途径分为后天梅毒与先天梅毒,根据有无传染性分为早期与晚期梅毒。梅毒的分期和各期临床表现为后天梅毒(获得性)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后天梅毒分为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晚期梅毒)。一期梅毒(硬下疳)发生于不洁性交后2~4周,于梅毒螺旋体入侵部位出现硬下疳,硬下疳绝大部份发生于外生殖器,只有极少数发生于生殖器以外部位,如唇、舌、乳房、手指等处,男性多发于龟头、冠状沟、包皮或包皮系带上。典型硬下疳具有下列几个特点:1、皮损通常只有一个;2、损害表面清洁;3、皮损基底触诊有软骨样硬度;4、无疼痛及压痛;5、未经治疗大约1个月可自行消退而不留疤痕。二期梅毒皮损特点为皮损分布广而且对称,多呈古铜色,好发于掌跖;传染性强,不经治疗持继数周可自行消退;自觉症状轻。三期梅毒(晚期梅毒)发生在感染后2年,约占未经治疗梅毒患者的40%,在皮肤粘膜损害中,梅毒螺旋体极难找到。梅毒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症状?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特别是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和血清学检查十分重要?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TPPA是一种取代TPHA的新方法,是以梅毒螺旋体为抗原?乳胶颗粒作为指示剂的一种体外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TPHA均可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二者的敏感性基本一致。TPPA阴性RPR阴性提示没有感染梅毒。TPPA阳性RPR阳性·高滴度提示为现症典型皮疹。TPPA阳性RPR阳性滴度下降提示为皮疹已经消退。TPPA阳性RPR阳性低滴度不变,提示为血清固定无症状。生物学假阳性反应主要是因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非特异性的,在其它一些疾病,尤以感染性疾病,也可释放心拟脂至血液中,产生反应素,如麻风、麻疹、疟疾、传染性肝炎、病毒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非典型性肺炎、甚至妊娠都可出现阳性,但这类患者血清反应滴度低,很少超过1:8。而且半年内渐转成阴性。住院患者中的一些老年人rpr阳性也不能断然诊断为梅毒。
梅毒的治疗原则是诊断正确,治疗及时,剂量足够,疗程正规。治疗后应定期追踪观察,并对其性伴同时进行检查及治疗。目前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其优点为疗效高、疗程短、毒性低,迄今尚无耐药病例发生。从年开始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直到现在,它已成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治疗后追访也很重要。早期梅毒治疗后第一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血清阴转者后,每半年复查1次,续2~3年,如发现复发,应加倍量复治。超过2年血清不阴转者属于血清固定,如无临床症状复发,是否再治疗视病情而定。晚期梅毒治疗后复查同早期梅毒,应观察3年,血清反应固定阳性者应做神经系统及脑脊液检查。
要预防梅毒的发生,首先应讲究性道德,做到一夫一妻制,反对性泛滥、性乱交等丑恶现象,做到洁身自爱。其次,应加强对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整肃社会,严禁卖淫嫖娼,重点发现一期早发梅毒,早期彻底治疗,防止播散。婚前、产前检查坚持做梅毒血清试验。还应做到挑选血源时,供血者一律做梅毒血清试验。
医生名片
李清医院门诊部主任,皮肤科主治医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性病专业委员,擅长经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痤疮、扁平疣、荨麻疹、黄褐斑、婴幼儿湿疹、皮炎、丘疹性荨麻疹、银屑病、手足癣、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皮肤常见病,能为患者提供较长的治疗策略和建议,对皮肤病外治法有较深的研究。
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