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三水人口最多的自然村,很多本地人都不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三水人口最多的自然村是哪条村?对此问题,相信不少土生土长的三水人或许并不知道。而这个神秘的村落正是大塘镇莘田村。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莘田村依然保留着古祠堂、书舍、古井等历史古迹。这里还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走出了2位进士和一名烈士。但更鲜为人知的是,地处偏僻的莘田村还曾是三水抗日救亡的阵地。

莘田村李氏宗祠。

三水人口最多的自然村落

走进莘田村,百年古榕苍翠遒劲,印刻着村落历史的厚重沧桑,一路排开的古榕树、曲径通幽的小巷村道、时不时会遇到的镬耳屋……宁静淡雅,古色古香,让人心生遐想。

位于大塘镇东南的莘田村,因建村于草布滩,“莘”乃草的长貌,而取名莘田村。村落在平原呈块状,有葫芦岗、石甫岗、莲子岗和矮岗,还有望岗涌流经。

莘田村是目前三水人口最多的自然村。根据年《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显示,莘田村年末户籍人口人。而原来号称第一大村的芦苞镇独树岗村则因为分为15个自然村,不再是三水人口最多的自然村。

莘田村前池塘。

莘田村村民主要以李氏和邓氏为主。根据《邓氏越南公世系总谱》记载,邓越南在北宋仁宗时期自江西吉安府太和县(现金泰和县)迁往南雄珠玑巷,随后南迁南海狮山金紫堡,在此开支后,从乌泥坑村迁此。而《李氏族谱——南雄珠玑巷来历》则记载,年李氏先祖李维愈迁至广州白云区郭塘村,年李贵什迁往花都冯村,年李子松迁入莘田村。

尽管村中两大家族“殊途同归”,数百年来,两族之人一直和谐共处,互帮互助。“李氏族人住在村头,邓氏一族则是住在村尾。”莘田村党委副书记黄子朋说,两大家族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两族族人之间向来没什么大矛盾,平时见面都会打招呼,听到哪家哪户有困难需要帮助,都会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春节期间,两族还会举行篮球赛、拔河赛等活动,彼此之间其乐融融。

数百年古村古迹众多

漫步在村道上,幢幢新房子建起,但仍能看到散落在巷道里的传统广府民居,感受莘田村的悠久历史。

村民李庆添介绍,莘田村内的民居建于清朝,以镬耳式青砖屋为主。不少民居为一厅四室格局,旁边还有一厕一天井。民居屋顶的龙船脊和镬耳风火墙上面均装饰了灰塑花草虫鱼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屋檐、墙壁上面砖雕、石雕、木雕、壁画样样俱全,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

据了解,镬耳屋在莘田村现存约座。“这样多的镬耳屋实属少见。”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说,即使是在三水闻名的大旗头村,亦不过是多座镬耳屋。可见,莘田村当年人丁旺盛,富甲一方。

莘田村的传统民居镬耳屋。

历尽数百年的沉淀,莘田村不仅留有镬耳屋,还留有鹗荐李大夫祠、李氏宗祠等宗祠,保存了木庵书舍、半村书舍、老庵书舍等书舍,以及旗杆石、村中古井等古迹。

如今,村中最古老的的建筑是李氏宗祠。李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年)。祠堂三间二进,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墙。墙楣绘有彩色人物故事壁画,前廊三步浮雕人物故事纹饰,次间虾公梁上置石狮柁墩,下雀替,墀头砖雕。

村民李庆添说,上世纪50年代,该祠堂兼作学校,村里的孩子就在这里上学,成为了祭祀先人、培育学子、村民会议及摆设酒宴于一体的场所。直到5年村民集资翻新,重修了瓦盖,更换中庭楼柱,翻新壁画等,还原祖祠面貌。

走出2位进士1位烈士

自古以来,莘田村不仅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优美,更是文风昌盛、翘楚辈出。特别是在清朝至近代,莘田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村内的镬耳屋都是以前村里的翰林、进士、举人的房子。”老一辈村民李述夔介绍,以前在鹗荐李大夫祠堂后一排排的房子全是镬耳屋,所以巷子也叫“有钱佬”巷。

据记载,清同治七年(年),莘田村敲锣打鼓,庆祝该村第一位进士李仪清在这一年考取进士,宗亲们在祠堂前修筑旗杆石,竖起大旗,光宗耀祖。此后,莘田更是有7位族人考取功名。

旗杆石群,是莘田曾经科举成绩的最好证明。

其中,十五世祖李仪清,清同治七年戊辰科进士;十五世祖李焕尧,清光绪丙戌科进士,殿试二甲,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丙子科中式顺天第二百五十名举人;十六世祖李受祜,清光绪元年乙亥,恩科乡试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李怡清的父亲李鹗荐,后来还被官封至佐郎奉政大夫西城指挥加二级。

村里不仅走出了进士、举人,莘田村还走出了一位烈士。年,莘田村的中共党员李伟洪为保护西江特委、县委机关同志以及群众安全,在日军的轰炸中不幸被击中头部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李伟洪的事迹,英烈的事迹是当时传遍乡间的美谈。”李述夔说,李伟洪的一身硬气和铮铮硬骨在莘田村村民心中流传至今。不少村民提起李伟洪的英勇事迹都肃然起敬,竖起大拇指,将这份红色的精神传承下去。

曾为三水抗日救亡阵地

鲜为人知的是,莘田村还曾是抗日救亡的阵地。

据三水区委党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抗战时期,地下党员经常到三水莘田村一面搞民运工作,一面搞演出。莘田村曾有一处名叫“了哥楼”的地方。当时,莘田村有不少爱国侨胞支持抗日,他们捐赠的物资通过活跃在“了哥楼”的中共地下党员而转运到抗战前线。解放后,当年的地下党员还曾故地重游,并寻访当年的联络人。

莘田村李氏宗祠。

除此之外,当时的国民党第七战区挺进第4纵队(简称“四挺”)还曾与侵华日军激战,并在此歼灭了部分日军。

当时,日军特务组织“菊机关”进驻莘田村,并在花名为老鼠明的人的楼房设立总部。在各个巷口、路口设立大小炮楼共5、6座。楼房周围架设铁丝网。“菊机关”罪行累累,不仅在村中滥设关卡,强收过路费和保护费,甚至还将莘田村及附近的几个村落抢劫一空。

为了歼灭此处的“菊机关”,年底,“四挺”部队发动夜袭,摧毁了敌人的防御设施,杀伤了一批敌人,迫使“菊机关”撤离莘田村。“‘四挺’和日军交战的地方就靠近莘田村小学旧址。”李述夔说,旧址附近的房屋至今还能看到弹孔,可以想象当年战斗的激烈情况。

“这些为之动容的红色往事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大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塘将以条件相对成熟、曾有中共地下党员活动的莘田村小学旧址为依托,首期重点打造大塘镇聚梦家园党群服务中心,建设“7+1”党建综合体,并且配备专门的党员教育培训多功能室,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

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

编辑

官文婷

好文!必须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baojipingcewang.com/wqmdwh/75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