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subp.pallidum)(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产生多种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血清学检查是辅助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
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周~10周,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均可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梅血清学检查有哪些方法
根据检测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可分为两大类:
一、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又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
主要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enerealdiseaseresearchlaboratory,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plasmareagin,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redunheatedserumtest,TRUST)等。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人体迅速对被损害的宿主细胞以及梅毒螺旋体细胞表面所释放的类脂物质作出免疫应答,在3周~4周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亦称为反应素)。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是使用心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作为抗原的絮状凝集试验。当抗原与抗体(反应素)混合发生反应时,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凝集和沉淀。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适用于各期梅毒的诊断。早期梅毒经治疗后血清滴度可下降或转阴,故可用于疗效观察、判愈、判定复发或再感染,也适用于人群的筛查、产前检查及健康体检等。
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又称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
包括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pallidumparticleagglutination,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treponemalantibody-absorption,FTA-AB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快速检测试验(rapidtest,RT)等。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采用梅毒螺旋体提取物或其重组蛋白作为抗原,为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中抗梅毒螺旋体IgG或IgM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多用作证实试验,特别是隐性梅毒及一些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阴性而又怀疑为梅毒的患者。也可适用于人群的筛查、产前检查及健康体检等。但不能用于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
有哪些局限性?
一、假阳性反应
1.个别品牌真空采血管中含有的添加剂成分,可干扰检测结果引起假阳性反应。
2.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可在某些生理情况或某些疾病时出现假阳性反应。常见的疾病因素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肿瘤等。常见的生理性因素有孕妇、老年人可发生假阳性反应。
二、假阴性反应
1.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免疫应答需要一定过程,抗类脂质的抗体浓度尚处于实验方法的检测限之下,称为窗口期,此时可发生假阴性反应。
2.少数早期梅毒和神经梅毒以及部分晚期梅毒,可发生定性试验假阴性反应。
3.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可出现“前带现象”,这是由于血清抗体水平过高,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出现假阴性或弱阳性结果,称为前带现象。
临床上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任何一类血清学检测方法作为筛查(初筛)试验,但初筛阳性结果需经另一类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复检确证,才能够为临床诊断或疫情报告提供依据,有条件时亦可同时做这两类试验。
参考文献:WS-,梅毒诊断.
图片来自网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