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如期实现三个90目标探索

记者近日从年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通报会上了解到,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年11月底,我省已按期实现国务院《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三个90%”目标,即:9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己知情,90%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90%接受治疗者体内病毒受到抑制。

一手抓抗疫一手抓防艾

“全省各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加大艾滋病防控工作力度,年1月至10月,检测人数达.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41.5%,检测阳性率持续下降。“省卫健委防艾处处长杨艳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我省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管理工作的通知》,采取严格门诊管理、加强住院病人管理和病人的随访关怀、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服务、适当延长疫情期间领药间隔时间等措施,在疫情期间保障了患者不断药,机会性感染和药物毒副反应得到及时救治和处理。在全省复工复产后,省卫健委立即对全省防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于年3月中旬召开全省防艾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落实各项防艾措施;年10月中旬,再次召开全省防艾工作视频调度会,及时调度,指挥协调,督促工作进展。

从年3月起,我省开展对各州市特别是重点地区的调研督查和帮扶指导,持续派出专家组赴各州(市)、县(市、区),现场研判当地防艾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地区派驻省级专家帮助工作。实行工作进展月通报制度,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加大对进度滞后州(市)有针对性的帮扶;委托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和蓝天艾滋中心等两家社会组织,对昆明、昭通、曲靖、红河、大理、怒江6个重点州(市)进行专项帮扶,努力实现防艾工作全省“一盘棋”。多次协调司法和公安部门加强监管场所防艾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开展利用公安大数据核查未治疗、脱失、失访的人员,发现并动员入组了不少“失联”多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此外,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外出开具健康证明的工作契机,同步动员开展HIV检测。

去年我省发现率首次突破90%

省疾控中心主任宋志忠介绍,云南省将“三个90%”设为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的总目标,经过多年的扩大检测,年我省发现率首次突破90%。

“艾滋病防治‘三个90%’目标中,第一个90%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率达90%,即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宋志忠表示,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为8年至10年,如果不检测,感染者将持续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如果到疾病晚期才发现,甚至可能会因为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而死亡。“‘三个90%’的实现,从公共卫生角度,可以使7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传染性,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从个体意义上,治疗可以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要实现‘三个90%’,第一个90%是基础。”宋志忠说。

记者了解到,我省还持续开展单阳家庭综合干预策略,取得较大成效。“十三五”期间,我省单阳配偶阳转率一直控制在国家要求的1%以下,年为0.43%,即每个单阳家庭中仅有1人新感染,说明我省单阳家庭内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

“我省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治比例达91.2%、治疗有效率达96.2%、病死率下降至1.3%。”省传染病院(省艾滋病关爱中心)院长董兴齐说,通过健全和完善全省抗病毒治疗服务网,服务患者方便可及;建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质量控制体系,创新研发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广个案管理师制度,采取关怀、关爱与治疗相结合,动员感染者接受治疗、早治疗,终身服药等措施云南省抗病毒治取得显著成效。

 母婴传播率降至1.27%

“阻断母婴间病毒传播是终结艾滋病蔓延最可行的措施。”省妇幼保健院院长郭光萍说,年至年10月,云南省累计对万名婚前保健人群和万名孕产妇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HIV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接受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据估算共避免名儿童感染艾滋病。云南省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开展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前的34.8%下降至1.27%,已远低于2%以下的国际消除认证标准。

目前,全省共有提供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服务的机构个,提供母婴阻断服务的助产机构个,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确保孕产妇接受服务的可及性和及时性;全省从事消除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生、护士、检验及行政、业务、信息管理等人员共2.9万余人,16个州(市)、个县(市、区)共设有个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机构均建立了消除母婴传播工作专管制度,专管医生对感染孕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消除母婴传播随访管理服务,提高了感染孕产妇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失访。

全省医疗保健机构为所有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在孕12+6周前或初次产前检查时,主动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对于发现的感染孕产妇,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不具备抗病毒治疗能力的医疗保健机构为感染孕产妇提供转介服务,确保感染孕产妇%的发现、%的管理、%的服务。

各级各类提供孕产保健服务的机构(医院)依法依规开展消除母婴传播工作,对未按要求开展相关消除母婴传播服务的机构,由卫生监督部门介入,予以相应处罚。同时,医疗保健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为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相关咨询指导、心理和社会支持等综合关怀服务等。

中医药治疗有疗效

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院长和丽生介绍,多年中医药实践证明,规范的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有确切的疗效和作用:明显改善艾滋患者发热、咳嗽、乏力、腹泻、气短、皮疹、黏膜溃疡等临床症状,恢复和增加体重;提高和稳定艾滋患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接受中医药治疗后,60%左右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处于稳定和上升状态,长期服用中医药可使CD4+T保持稳定或者延缓其下降速度,远期疗效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恢复了劳动能力,HIV感染者病情进展速度有减缓趋势;减轻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

和丽生说,我省自年6月启动实施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以来,采用我省首位“国医大师”张震自主研发的“康爱保生方”和“扶正抗毒方”制成的系列制剂进行治疗,治疗任务不断增加,治疗规模覆盖全省。截至年10月31日,全省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1.7万余人,正在治疗人。

年11月,我省启动了中西医协同协作防治艾滋病试点工作,该工作依托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和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合作建立中西医协同防治艾滋病平台。目前已建立中西医协同门诊30个,以固定方药和辨证施治相结合,开展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药等方面的中医药个性化治疗,筹建联合病区,探索中西医多学科专家联合查房、会诊。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救治水平,减少抗病毒治疗脱失率、死亡率。

“在全国率先实现‘三个90%’目标是我省防治艾滋病取得的重大突破。”省卫健委副主任、省防治艾滋病局局长陆林说,我省将系统总结和全面梳理前四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成效和经验,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力争年实现全省艾滋病总体下降拐点,让艾滋病这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完全控制。

陆林表示,下一阶段,省卫健委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科学谋划我省“十四五”艾滋病防治规划;做好新修订的《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扩大监测检测和医疗救治;向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迈进。

云南网记者陈鑫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baojipingcewang.com/wqmdwh/108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