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是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
年他来到了延安,见识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之后,加入了中国革命的队伍,为中国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年,他加入中国国籍,作为卫生部顾问,奔波在抗疫第一线,为中国消灭梅毒和麻风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年,他亲自参加研究、决定皮肤性病研究所的方向、任务、发展规划、科室布置和人员配备等,为把皮肤病研究所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所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
而年皮肤性病研究所正式成立后,马海德就开始主管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并兼任麻风病研究室第一届主任。
50年代中期,为了彻底消灭梅毒,马海德就是担任这项科研工作的总指挥。
在治疗梅毒方面,当时担任皮肤性病研究所顾问的很多外国专家提出了要用“”和铋联合使用的长期治疗方案。但是,这种办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马海德则提倡用青霉素10日疗法。这种办法在国外曾经使用,证明方法简便、节省人力、物力,但是,这种疗法在国内还没有远期疗效的观察资料。
为此,从年起,马海德每年都用一半以上的时间带领科研小组到边远的农牧区,复查年和年医疗队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远期疗效。
在幅员辽阔的农牧区,想要对梅毒患者进行全面复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为了寻找一个病人,他们要跑上几个小时才能够见到人。
而在牧区做实验,水质不好,不能保证试验的可靠性,马海德就自己动手,教大家就地取材,做简易的沙滤缸,保证水的质量。
平时,想要检查梅毒螺旋体,需要用暗视野显微镜,这种显微镜要用电,而偏巧牧区还没通电。马海德就对显微镜进行改造,用干电池作电源,这样就可以继续进项观察和试验,从而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
在马海德的带领下,实验员们因陋就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得到了可靠稳定的数据。经过数年的努力,马海德终于从证实了,在中国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效果是好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此后,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这种办法,对梅毒病人进行治疗。在我国政府的组织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到年,中国取得了基本消灭性病的伟大成就,这一成就使得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基本没有性病的国家。
60年代初期,在中国基本消灭性病之后,马海德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消灭麻风病的工作中去。麻风病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流行史,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对患者十分的歧视。当时,中国的基层防病防疫力量十分薄弱。要想控制麻风病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更遑论消灭麻风病。
面对困难,马海德丝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亲自带领研究室的人员拟定了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和保护劳动力为目的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在马海德的主持下,分别在江苏省海安县和广东省潮安县成立了麻风病综合防治研究基地。他会同研究室的人员与当地防治人员一道先后在这两个县进行了长时期的现场防治研究。他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网的作用,注重社会防治,综合已有的有效技术措施,在患病率高的县控制麻风病的发生,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工作,很快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个经验被推广后,全国的麻风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明显下降,许多地区达到了控制或基本控制的指标。
海安县和潮安县的麻风患病率仍然分别由年的1.18‰和年的2.31‰下降到年的0.17‰。年,这项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成果荣获了全国科学大会的集体奖。
马海德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年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中国要在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并得到国家的支持。
过去,中国治疗麻风病往往采取单一药物治疗,平均6年患者才能基本治愈。而马海德把国外治疗麻风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法引入中国。用这种治疗方法,病人一周内即可脱离传染期,平均两年即可治愈。
但是这种联合药疗的3种药品价格较高,因而影响了在全国推广使用。为此,马海德抱病出访了十几个国家,经过艰难的工作,终于使日本、美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荷兰、英国和原联邦德国等国家的麻风基金会,分别同中国有麻风病防治任务的省区建立了对口联系,并提供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交通工具等援助。
正是由于马海德的努力,到年底,强杀菌联合药疗在全国麻风防治工作中得到了推广,使全国每一个麻风病人的治疗都有了可靠的保证,大大加速了消灭麻风的进程。
针对社会上由来已久的恐麻思想和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冷遇的现象!马海德亲自率先垂范,在进入麻风区时不穿隔离服,并主动和病人握手,在病人家中,和病人同桌饮茶,甚至把病人的脚放在自己的腿上检查足底的溃疡。为了引起全社会对麻风病人的重视,马海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提议把每年第一个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作为中国的麻风节。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我国政府的认可。
年,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了中国麻风节建立大会。此后,在各大媒体上也分别对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做了宣传报道。在马海德的影响下,至今每年的春节和麻风节,各级的领导都主动看望麻风病人。全国的麻风防治人员为病人查病时,大都不穿隔离服。许多麻风病人在家里接受治疗。治愈的病人有的当上了小学校长、民兵队长,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得到了顺利的进展,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和偏见得到了消除。
虽然马海德晚年身患癌症,但他一直顽强地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年10月3日,马海德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根据他本人遗愿,他的骨灰一部分安置在北京的革命公墓,一部分撒在中国的延河里,还有一部分由他的国外亲属带回美国家乡。
马海德临终前说:“如果让我重新开始生活,我还是要选择这条道路,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