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貌似离我们很遥远。最近,因为北京发现了两例鼠疫患者,“鼠疫”一词开始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人人谈“鼠”色变,仿佛想到几个世纪前,人类被鼠疫支配的恐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我们平时闻之色变的艾滋、梅毒、非典甲流等,都只是乙类。唯二的甲类传染病,是鼠疫和霍乱。其中,鼠疫因为“表现更突出”,被称作“一号病”,其凶险程度可想而知。
鼠疫,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爆发
第一次大爆发,叫做“查士丁尼大瘟疫”,起源于公元年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这场鼠疫在欧洲肆虐了两个世纪之久,至少导致拜占庭帝国1/3人口死亡。
艺术作品中对“查士丁尼大瘟疫”的描绘第二次大爆发,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爆发于14世纪的欧洲。患者死去时全身长满黑斑,所以被称作“黑死病”。短短三年内,“黑死病”使万人丧生,疫情一直持续到16、17世纪。更恐怖的是,这次“黑死病”在全球范围流行,疫情甚至从欧洲传到了中国。明代万历和崇祯年间,发生过两次大疫,华北三省人口死亡总数至少达到了万人以上,便是这次全球大流行的一部分。
14世纪“黑死病”爆发时,医生戴的“鸟第三次大爆发,起源于19世纪的中国云南。年,云南首先发生了大型鼠疫,年在广东爆发,十日内蔓延至广州全城,并传至香港,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仅在中国和印度导致约万人死亡。这次疫情一直持续至年,当全球死亡人数低于万人才宣告疫情解除。
年,疫情蔓延到了中国东北。疫情来势凶猛,哈尔滨很快变成一座“死城”。
当时,日俄两国都对东北地区虎视眈眈,妄图通过疫情防治来扩大在东北的势力范围。很快,东北地区的日俄侨民,也有人染上了鼠疫,随时可能演变成极其恶劣的外交事件。
就在这时,31岁的海归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肩负着医疗和外交使命,被任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
伍连德先生年轻时的照片东北大鼠疫: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年的哈尔滨,死亡笼罩。
哈尔滨北部有个叫傅家甸的贫民区,警察每天都要到街上收尸——有人染上鼠疫死去,家人害怕被送入瘟疫病房,就趁晚上没人发现,把尸体遗弃在大街上。
鼠疫传播性强,潜伏期短,有的人甚至在一天内就能经历咳嗽、发热、咳血、昏迷、去世整个病程。警察发现尸体时,有时是全家一起毙命。
年,东北大鼠疫爆发时尸横遍野的场“不过,以前发生过的鼠疫都是“鼠传染人”。哈尔滨天寒地冻,老鼠根本不出洞,疫情怎么会在人群中肆虐呢?”
伍连德十分费解,便仔细调查了爆发最严重的傅家甸,发现了来自俄国的皮毛贩子和当地人捉土拨鼠的窝棚。他怀疑,这次鼠疫是一种新型鼠疫,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这只是个猜测,而最快的验证办法就是解剖尸体。
伍连德实施的首例鼠疫死者尸体解剖火葬、尸体解剖......力排众议,67天成功控制新型鼠疫疫情
可是,尸体解剖在当时是被法律禁止的,民间也不能接受。伍连德力排众议,进行了第一例鼠疫死者尸体解剖,取出器官组织和血液样本进行医学分析。
经过三天的组织培养,伍连德终于在培养皿中发现了清晰的鼠疫杆菌菌团。与此同时,在土拨鼠体内,也发现了大量鼠疫杆菌团。
显微镜下的鼠疫杆菌当时,东北地区的日俄医学家一致认为“鼠疫是由鼠传给人,治鼠疫就要灭鼠”;而伍连德第一次提出了“肺鼠疫”——可以通过呼吸和唾液进行“人人传播”,并最终说服了外国专家。
所以,控制疫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切断传播途径,不让患者和正常人接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隔离”。
为了彻底消灭传染源,伍连德还提出要对尸体进行彻底焚烧,死过人的房屋也要尽数烧毁。在那个讲究“入土为安”的年代,伍连德再次顶住舆论压力,坚持对鼠疫死者进行了大范围火葬。
“伍氏口罩”此外,伍连德还设计了棉纱做成的“伍氏口罩”,这是中国的第一款口罩。这种口罩简便易戴,价格低廉,防菌效果好,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
果然,伍连德的防疫计划很快就奏效了:
年3月1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67天。24小时内,哈尔滨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感染。之后数日,均无感染及死亡。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
“学医,救得了中国人”
伍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台山,年生于出生于英属马来亚槟榔屿。
~年,伍连德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研究传染病及细菌学;~年,医院实习,医院第一位华人实习生;年,伍连德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年,应袁世凯聘请,伍连德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也就是副校长;年,伍连德因为“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旱獭(也就是土拨鼠)在其传播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伍连德先生在鼠疫防治中心工作伍连德的一生中,除了控制了年的东北大鼠疫,还控制了年的绥远鼠疫、年的哈尔滨霍乱、年的东北二次鼠疫,年的上海霍乱,拯救了几千万中国人的生命。
伍连德先生不仅是我国医学防疫事业的奠基人,还对医学教育和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
他主持创办的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共计20所,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协和医学院、医院(医院)、滨江医学专科学校(现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中国首席医学专家,伍连德先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不遗余力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为国家招揽人才。
黑龙江伍连德纪念馆前雕像国宝级医学泰斗,将大半生献给国家防疫事业
年,日军攻占上海,伍连德辗转回到出生地马来西亚槟榔屿,成为一名普通医生,继续救死扶伤。
年1月21日,伍连德先生在马来西亚逝世,享年82岁。
此后,这位将大半生献给国家防疫事业的医学家,慢慢消失在历史的浪潮中。
伍连德先生晚年照片直到年非典,医学研究者未解决烈性传染病,大量参考百年前伍连德先生的防疫心得,人们才逐渐重新发现,我们曾拥有过这样一位国宝级的医学泰斗,“国士无双”当之无愧。
年,剑桥大学出版了他的英文自传:《PlagueFighter:TheAutobiographyofaModernChinesePhysician》,中文译名为《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
我想以其中的一段节选作为结尾:
“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伍连德《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
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伍连德”词条,最后更新时间:年7月26日05:35,查阅日期:年11月3日。
2.维基百科:“鼠疫”词条,最后更新时间:年年11月13日04:29,查阅日期:年11月3日。
3.伍连德《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
-----------------------------------------------------
原创声明:非沟通不合作,转载、投稿请务必私信饺子姐。其他平台擅自转载者直接投诉并保留追究责任的相关权利。获得授权后,请标明文章出处“百家号:饺子姐的健康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