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晚报记者张峥嵘
领导:全市动员魄力推进
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禁毒,临湘市面对的压力众所周知。压力就是动力,动力产生魄力。
“全党动员,全社会行动,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临湘市委书记谢胜对禁毒工作作出指示。
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市禁毒委主任廖星辉全面部署: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抓,各部门共管齐抓”的禁毒工作机制。
平安临湘、法治临湘、文明临湘、无毒临湘建设有力推动。
短短时间,整体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临湘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禁毒委和省禁毒委对禁毒重点整治地区的达标验收,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中心快速建成并投入运行,成立了临湘市禁毒协会,建成了1个禁毒教育基地、15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心站、3所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2个禁毒宣传走廊、10个无毒社区。最为突出的是,投资多万元的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对全市在册吸毒人员实行了动态管控。今年更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宣传“两毒”并禁,压实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加快禁毒工作示范创建步伐……
事在,人为。临湘市举全市之力推进禁毒工作,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批禁毒先进,取得良好成效,并赢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禁毒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强戒:带你重回阳光大道
强制戒毒,技能培训,重新做人,解决就业。
临湘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呼唤浪子回头,步步到位,步步诱导,步步为“赢”,让吸毒人员一步步回归社会,一步步回归家庭。
说起来,临湘强戒所去年11月才正式启用,仅仅7个多月,填补了过去无公安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空白,改写了一直以来临湘市强戒必须送岳阳市收戒收治的历史。
有付出,就有收获。时间不长,效果非凡。前不久,管教民警还收到了一封忏悔信,读着信,个个感动不已。这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原来,这是强戒所学员小赵写来的。他刚进来时情绪激动,破罐子破摔,处处与工作人员作对。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与教育,生活上关心他,身体上精心呵护与治疗,并用亲情打动他。三尺冰冻终于融化,经过一段时间,小赵振作起来,痛改前非,决心重新做人。就有了这封感人至深的忏悔告白。
一墙之隔,强戒的是吸毒人员,一墙之隔,同吃同住的是管教民警们。人心换人心,强戒人员深深感知干警的良苦用心,感知毒品的危害,都表示一定重新做人。
收治中心:
生命至上的生动实践
44个床位、10名医护人员、8间病室、24小时轮流监护……医院——临湘市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中心。
年9月,收治中心启用,对临湘籍患有梅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吸毒成瘾人员“应收尽收”。中心工作人员秉持治病救人的原则,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至上的赞歌!
每天早上6点半,中心工作人员便开始了一天工作:对办公场所消毒,与医务人员给收治对象巡诊,组织收治对象开展军事训练、知识辅导、谈心谈话等活动。退伍的汪伟便是其中一员。
疫情期间,收治中心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干警3个多月不能回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汪伟的信念,从部队到地方,他没有改变。
一切似乎正常,大年三十当天,突然收治对象王某开始情绪暴躁,拒绝吃饭。嘴里大叫着“让我死了算了”。正在值班的汪伟当即安排3名干警与王某耐心交谈。从谈话中得知,原来,王某因过年没人探视,加上疫情的影响取消了收治人员的集体活动,引发了他的极端情绪。了解这一情况后,汪伟马上对其疏导,当天还给收治的十几名人员加餐和分发水果,成功地稳住了所有收治人员。
收治工作没有终点,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汪伟及他的同事们,用默默的付出践行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守护!
缉毒打击:
对毒品违法犯罪“零容忍”
年,临湘破获涉毒刑事案件58起(其中公安部督办案件1起、省公安厅督办案件1起),刑事拘留97人,逮捕91人,移送起诉87人,行政拘留吸毒人员人,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全年缴获冰毒.57克、麻古32.千克。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临湘市广大公安民警、辅警逆风前行的责任担当。
年,面对侦查了两年因主犯未归案而迟迟不能尘埃落地的毒品大案,临湘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何文强决定亲自带队前往广州。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他带领队员不顾危险蹲守。后得知信息,主犯在某洗车店出现。当时在广州警方配合下,已控制1人,何文强凭借主犯年轻时照片其上嘴唇有颗痣的特征,感觉不对,独自进入洗车店室内,敏锐捕捉到室内一男子不同寻常的紧张,便一个跨步上去从后紧紧锁住了该男子,最终,他擒获了湖南省近年来最大毒品案件中的主犯。
在一场场生死较量的大仗硬仗中,临湘公安以“净边”、“清隐”、打击新型毒品、清理整顿制毒物品、开展毛发检测等行动为抓手,强化堵源截流,坚持破大案与“打零包”并重,成功侦破了一批部、省级毒品案件,逮捕起诉及收戒收治一批涉毒违法犯罪人员,有力地打击了涉毒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网格化管控:
基层禁毒工作的利剑
个网格,名网格员,个村(社区)覆盖,市、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的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通过“N帮1”、“服务+管理”的模式,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做到动知去向、行知轨迹,盯死看牢。
基层禁毒工作里,最为困难的是对脱失吸毒人员的查找。目前对吸毒人员的管理,都是基于户籍地管控的原则,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吸毒人员落脚点和户籍根本不在同一地区,或者常年不回家。作为一名中央警卫局军人出身的禁毒专干,面对查找这一难啃的骨头,张大明说:“必须退伍不褪色,掉皮掉肉不掉队,保持军人本色,为禁毒工作而战。”
一有人员脱失,张大明、张曙等禁毒专干便开始了“死磕到底”的搞法。岳阳、长沙、上海,再远的路都勇往直前;刮风、下雨、暴晒,再难查找的人都难逃他们的法眼。通过艰难的摸排查找,通过公安系统的“三实信息系统”查找原籍,通过与当地派出所对接,村和村对接,专干们顺利将脱管失控人员全部查控到位,并纳入网格化管控中。
基层,乃万丈高楼之基石;网格化管控,乃基层禁毒工作之利剑。近年来,临湘市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推进,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控率迅速提升,为禁毒工作特别是管控工作,在新环境下,开创了新机制。
志愿者:禁毒宣传生力军
年1月15日,临湘市20名寒门学子在临湘市新文书院里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禁毒教育课,这是共青团临湘市委的禁毒志愿者们带来的,他们耐心细致地为同学讲解了预防和远离毒品相关知识。这是临湘禁毒青年志愿者们开展禁毒宣传的一个生动缩影。
全民禁毒,志愿同行。要战胜毒品危害,光靠一线禁毒人员还远远不够,还需一支强大的队伍坐镇大后方,给一线禁毒战士们强大的后援力。于是,这样一支队伍成立了——临湘禁毒青年志愿者。他们通过开展禁毒宣传骑行活动、“六进”活动、登山活动等,为守护临湘净土而奋力拼搏。
说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信之星李国武,没有人不熟知。但说起李国武热心禁毒事业很多人并不知道,多年来,他一直都是禁毒宣传的先锋,他在争创经济效益的同时,带领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各种禁毒公益活动。
年,李国武在其经营的知名企业十三村厂区内专门辟出平方米场地,先后投资近万元,建起一座禁毒教育展示馆,于年的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开始,全年向社会免费开放,成为了省科普教育基地。除建馆外,李国武更是十几年来如一日,积极参与禁毒工作,并担任岳阳市禁毒协会副会长、临湘市禁毒协会副会长。已连续四届参会的省人大代表李国武,积极参与禁毒调研活动,在人大代表会发言强调政府加强禁毒工作,以人大代表身份担起禁毒责任。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这是禁毒志愿者的誓言,更是李国武为之奋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