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感染者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高。
艾滋病病毒(HIV)在哪里呢?
HI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体液中。
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呢?
1、性接触传播:男女或男男之间无保护性的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性伴侣越多,被感染的风险越大。
2、血液传播:输入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及能够刺破皮肤的工具等都可传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以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时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人体感染艾滋病后可出现哪些信号?
被HIV感染但还没有出现症状的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们和一般人一样,没有任何不同。从HIV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潜伏期可6个月至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有下列症状,医院检查:
①频繁腹泻和食欲减退
②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③疲倦、体重迅速下降
④反复发热和盗汗
⑤皮肤紫斑和口腔白斑
什么情况下不会感染艾滋病?
日常接触不传播(日常接触包括:一起洗浴、游泳,咳嗽、打喷嚏,握手、拥抱,共用电话,共用钱币,共用碗筷,共用被褥,共用厕所,一起劳动等。)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繁殖。蚊虫叮咬不传播。
怎样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拒绝不安全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针刺器械
5、安全输血
6、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非意愿妊娠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可以生健康的宝宝吗?
可以生健康的宝宝,但需要在孕早期尽早接受艾滋病检测。如果发现感染艾滋病,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孕期规范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婴儿出生后及时规范治疗和人工喂养,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危害性很大的性传播疾病,病情严重的可危及生命,但它不仅可以预防,且早期梅毒是可以治愈的,治疗越
早,效果越好。因此,发现梅毒,提倡尽早彻底的治疗
梅毒传播途径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因而梅毒病人是梅毒唯一传染源。早期梅毒的传染性较强,特别是一期梅毒软下疳和二期梅毒扁平湿疣皮损上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易发生传染。
梅毒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性交传播的。
通过输血、接吻、哺乳也可以传播梅毒,还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梅毒螺旋体污染的物品传播。
患有梅毒的孕产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梅毒的主要症状
梅毒早期以外生殖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溃烂为主要表现,晚期则表现为精神异常、神情呆滞等。
临床上可分为潜伏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
三期梅毒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
潜伏梅毒(隐性梅毒)隐性梅毒是指没有临床表现,但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脑脊液化验也正常的梅毒感染者。这类病人虽无症状,但体内仍存在梅毒螺旋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又可以产生症状。
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分为早期先天梅毒及晚期先天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生后2岁以内发病。患儿出生时即瘦小,皮肤松弛苍白,有皱纹如老人貌,体重增长缓慢,哭声低弱嘶哑,可因流涕、鼻塞致哺乳困难。皮肤粘膜损害为最常见,其形态如斑丘疹、丘疹、水疱或大疱、脓疱等。
晚期先天梅毒:多在2岁以后发病。与后天晚期梅毒一样,除可出现皮肤粘膜、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外,还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致畸,留下标记性损害,如郝秦生齿、桑椹齿、马鞍鼻、马刀胫、角膜瘢痕和耳聋等
梅毒的防治
主动就诊、及时发现、尽早开始正规治疗是梅毒治疗的关键积极预防梅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传播,梅毒是可以预防的。只有坚持洁身自爱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梅毒和其他性病。
多性伴者、男性行为者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和传播梅毒及其他性病的风险。
做好梅毒患者家庭内的管理,包括衣物、毛巾、被褥的清洗,水池、浴具和便具的消毒。
患有梅毒的未婚男女未治愈前不宜结婚;
已怀孕的妇女应尽早接受梅毒筛查。
患有梅毒的孕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以防胎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什么是乙肝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乙肝的流行情况及危害
我国是世界乙肝大国,病毒性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群中有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0%,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
乙肝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全国每年约有70万新生儿由于
母亲为HBV携带者而被感染,乙肝可发展成为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国的肝癌患者中有90%左右有被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
乙肝的传播途径
母婴垂直传播:HBsAg阳性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播给婴儿的机会为35%,是乙肝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及注射均可传HBV。
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可感染HBV。HBV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纹身等均可传染HBV。
乙肝的易感人群
人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我国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和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乙肝患者痊愈后可获得持续性的特异性免疫。
乙肝的预防
乙肝的预防应从切断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入手,同时对公众加强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1、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然后按照免疫程序完成第2、3针免疫,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HBsAg阳性母亲,其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可同时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
2、防止医源性传播。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对供血者、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测管理。
②严格实行安全注射。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美容器械,并在用后进行消毒和毁形处理,严防再次使用。
④对乙肝病人使用的日常用品,在使用后进行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⑤对经常暴露于乙肝病毒的医护工作者应注意个人防护,尤其注意避免针具刺伤和手术误伤。
3、避免接触传播。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在家庭或集体生活的成员中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水杯等,提倡分餐制。
②大力开展婚前检查,如在婚检中发现乙肝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应对其配偶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如其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阴性,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③加强对饮食行业、保育员等特殊行业人员的管理。各型乙肝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均不能在饮食、保育等特殊行业中工作。
4、主动免疫。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特异性抗体,可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是控制乙肝感染、传播最有效的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